《阿里云:人机边界重构 - 工业智能迈向规模化的引爆点(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里云:人机边界重构 - 工业智能迈向规模化的引爆点(16页).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工业大脑白皮书 人机边界重构 - 工业智能迈向规模化的引爆点 阿里云研究中心 白皮书 系列 导言 CONTENTS 第一章 人与机器边界的重构 - 07 第七章 工业大脑 + 精益管理 = 精益智能 - 21 第二章 智能化、数字化与自动化三位一体打造机器智能工厂 - 09 第三章 工业大脑的四块拼图 - 云计算、大数据、机器智能与 专家经验 - 11 / 让每一位厨师都变成“厨神” 第四章 像烹饪一样部署工业大脑 - 13 第五章 工业大脑的正确打开方式 - Think big, do small - 15 / 一个新组织 / 一个新平台 / 一套新标准 / 工业大脑四步走 / 业务场景识别
2、的“三个找寻原则” 第六章 工业大脑的四种“超能力” - 19 / 跨界复制 / 认知反演 / 微创手术 / 知识普惠 第九章 打造制造业的天猫 - 大脑生态+智力共享+工业 互联网平台 - 27 / 哑铃型工业大脑生态加速知识的裂变 / 智力众包让大脑发育更成熟 / “1+N”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大脑的生长土壤 第八章 永不消逝的的智能 - 24 第十章 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 - 29 引言 20世纪50年代, 英国科学家图灵第一次提出了“机器思维”概念, 相信有一天机 器将拥有智能,可以像人类一样进行思考,人工智能概念就此应运而生。不过,这 种提法显然高估了人类的智力。机器独特的数据化思维方式与
3、智能体系,在很多方 面,比人类看问题更为透彻。机器可以感知到设备未来几时发生故障,可以通过数 据模型逆向推导出生产参数间的最优路径,也可以发现芯片上肉眼看不到的纳米级 瑕疵。尽管机器智能尚处婴儿时期,但已经充分证明其可以做到很多人类做不到的 事情。 如今,制造业正大踏步地迈入机器智能时代,人类给予机器更多的信任,后者则将 承担更多的决策任务。如此一来,人类可以腾出大量时间做更多需要想象力与创造 力的工作,并将其转化成知识传授给机器,让机器变得更聪明。可以预见,机器智 能时代将出现大规模的人机协同,协同不止停留在物理层面,而更多的是脑力间的 协同。人类大脑与机器大脑的合作与互补将成为未来制造的新
4、范式,同时也将制造 更美好的未来! 人与机器边界的重构人与机器边界的重构 第一章:人与机器边界的重构 回顾过去200年工业发展历程,人与机器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1764年, 第一台机械织布机的发明,人类开始从自家的手工作坊搬到工厂,尝试操作 机器完成纺织工作。1913年,福特第一条T型车流水线的问世,人类开始与 机器协同进行规模化的生产组装任务。1969年,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PLC) 的问世,人类首次可以远程给机器下指令,替代自己完成繁重的、重复性的 生产工作。每一次人与机器间关系的变化,都意味着制造水平又一次质的飞 跃。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制造业所面临的新挑战对人机关系又提出了新的 需求
5、。 挑战一 规模化、客制化与个性化生产长期并存 人机间边界有待再一次重构以应对上述挑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 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爆发,为人机边界重构提供了机遇。机器不仅 “手脚”更灵活,也开始有了感知与认知能力,这让机器与人类上升到更为 深层次的交互 - 思想交互。机器渴望从人类那里汲取更多的知识,而后者也 乐此不疲的“授业解惑”。两者智力上的协同与互补为未来工厂的发展定下 了基调。(如图1) 未来的世界, 人类和机器将难分彼此, 人类将不再是万物之灵! -机器之心作者雷库兹韦尔 来源: 阿里云研究中心 图1: 工业4.0 -大规模人机脑力协同 0708 挑战二 工业知识封闭与缺少
6、沉淀 随着工业现代化的不断演进,自动化和精益化的生产系统已 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但也越来越接近生产的天花板 工厂缺少行之有效的手段让隐形和碎片化的工业问题浮出水 面。单纯的工业内部解决方案已经很难进一步提升生产良率 降低能耗、优化设备的利用率或是提升产品检测的效率,工 厂运营管理水平已经到达了瓶颈。 挑战三 难以捅破的生产天花板 一方面,消费者与日俱增的个性化需求,以及C2B、C2M 定制化模式的出现,要求工厂具备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 按需生产的的柔性生产能力。同时单件规模化生产依然是制 造企业赖以生存的方式。两者如何共存在同一个生产环境中 做到“刚柔并济”,同时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