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创科技-电车“以塑代钢”方案解决商前瞻卡位绑定大客户-221013(3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骏创科技-电车“以塑代钢”方案解决商前瞻卡位绑定大客户-221013(36页).pdf(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上市公司 公司研究/公司深度 证券研究报告 汽车 2022 年 10 月 13 日 骏创科技(833533)电车“以塑代钢”方案解决商,前瞻卡位绑定大客户 报告原因:首次覆盖 买入(首次评级)投资要点:公司主营为汽车注塑件及配套模具的研发生产,布局新能源功能件领域,打开第二成长空间。公司以塑料零部件制造起家,2010 年起聚焦汽车零部件行业,后于 2019 年切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向新能源车企提供三电系统等部位的功能保护件;目前公司顺利进入行业头部车企供应链,并有望随着客户自身产销的增长以及单车价值的提升,撬动第二成长曲线。新能源业务拉动营收拐点向上,全年业绩可期。2017-2021 年
2、公司营业收入从 1.12 亿元增长至 3.45 亿元,CAGR 达 33%,归母净利润由 2079 万元增长至 2806 万元,CAGR为 7.78%;2021 年公司成功进入新能源汽车龙头 T 公司的一级供应商体系,营收增速拐点向上达到 93%;成本费用端,随着原材料价格回落和人民币贬值,预计今年公司盈利能力较去年回升,全年业绩迎来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领域轻量化是趋势,以塑代钢未来空间广阔。随着新材料、工艺持续研发,塑料功能持续被开发,替代空间不断扩展。塑料件在汽车上的发展已有较长时间,在内外饰、发动机功能结构件上取得了较成熟的应用,未来主要增量在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以及车身结构件上,其中以
3、电池箱体材料为主,改性塑料件因其优异的阻燃、抗变形能力,有望逐步替代金属材料在该领域的应用。综上,根据测算我们认为车用改性塑料的需求量有望持续增长,于 2026 年达到近 600 万吨,成长空间广阔。绑定头部大客户,新业务持续放量。公司大客户包括国际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斯凯孚、安通林等,2019 年进入 T 公司供应链,目前其已跃升为第一大客户。T 公司为头部新能源厂商,2018-2021 年全车型产量从 25.5 万台增长至 93 万台,CAGR 为 54%;2022H1交付 56 万辆,同比增长 46%。同时 T 公司拥有在建或技改中的上海等三大超级工厂,新产能预计于今年下半年起逐步释放,新
4、车型 Cybertruck、Semi 也有望于明年推出,测算未来三年(2021-2024)T 公司产销量有望保持 50%以上的年复合增速。目前公司已覆盖T 公司的全部车型,未来也有望进入新车型供应链,我们预计 T 公司的快速扩产有望为公司带来较大的业绩弹性。研发及服务一体化优势,单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对成本和性能要求极致,对供应商反应能力要求高,公司深耕汽车注塑件,致力于降本增效,不断完善产品开发体系。公司未来有望在现有客户中持续推出新品以替代传统钢材,提高份额;另一方面服务头部厂商的经验带来显著示范效应,更容易导入其他头部品牌。投资分析意见:公司于 2019 年开始拓展新能源业务,目
5、前进入业绩放量期,未来 3 年业绩向上弹性较大。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54/77/106 百万元,对应PE17/12/9 X;结合可比公司估值,预计仍有 47%的上涨空间,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大客户依赖、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 市场数据:2022 年 10 月 12 日 收盘价(元)16.54 一年内最高/最低(元)18.5/9 市净率 3.9 息率(分红/股价)-流通 A 股市值(百万元)284 上证指数/深证成指 3025.51/10838.48 注:“息率”以最近一年已公布分红计算 基础数据:2022 年 06 月 30 日 每股净资产(元)4.2
6、9 资产负债率%55.16 总股本/流通 A 股(百万)55/17 流通 B 股/H 股(百万)-/-一年内股价与大盘对比走势:相关研究 证券分析师 刘建伟 A0230518010003 周羽希 A0230521040001 联系人 周羽希(8621)23297818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2021 2022H1 2022E 2023E 2024E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345 231 499 722 997 同比增长率(%)92.9 66.2 44.5 44.7 38.1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8 24 54 77 106 同比增长率(%)33.5 131.6 90.8 43.4 37.9 每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