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第第 44 页起的免责条款和声明页起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乘风破浪,氟化工龙头蜕变前行乘风破浪,氟化工龙头蜕变前行 多氟多(002407.SZ)投资价值分析报告2022.9.7 中信证券研究部中信证券研究部 核心观点核心观点 王喆王喆 能源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 S1010513110001 新能源高景气背景下,公司凭借六氟磷酸锂合成技术、一体化产业布局以及新新能源高景气背景下,公司凭借六氟磷酸锂合成技术、一体化产业布局以及新型锂盐的前瞻性布局,长期发展空间型锂盐的前瞻性布局,长期发展空间向好向好。此外公司。此外公司打破打破我国半导体级氢
2、氟酸我国半导体级氢氟酸技术瓶颈并技术瓶颈并扩扩大半导体有关业务产能规模,大半导体有关业务产能规模,有望充分受益半导体行业的国产替有望充分受益半导体行业的国产替代代。预计。预计 2022/23/24 年年公司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9.12/38.77/48.52 亿元,对应亿元,对应EPS 预测预测分别为分别为 3.80/5.06/6.33 元元。综合考虑综合考虑 PE、PEG 估值法,按照估值法,按照 2022年年 14.0 倍倍 PE,给予公司目标价,给予公司目标价 54.0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无机氟化工龙头加速新能源材料业务发展
3、无机氟化工龙头加速新能源材料业务发展。公司作为无机氟化工龙头,在新能源行业高速发展背景下,公司围绕氟化工加速切入新能源材料产业。公司自主研发的晶体六氟磷酸锂产品打破了国外企业对六氟磷酸锂市场的垄断,成功实现了进口替代,大幅降低了六氟磷酸锂的市场价。此外公司在半导体材料也在逐渐发力,攻破 UPSSS 级氢氟酸,并不断拓展国内外客户群体。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形成了氟化物、新材料和锂离子电池为主的营业收入结构,并且盈利主力由氟化盐逐渐转为了新材料。随着公司不断向新能源产业进军,公司业绩逐渐向好,2021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2.60 亿元,同比增长 2490.82%;2022 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
4、润 14.02 亿元,同比增长 355.54%。锂盐行业供需拐点将至,马太效应凸显锂盐行业供需拐点将至,马太效应凸显。新能源产业高景气带动锂离子电池迅速放量,提振上游原材料锂盐六氟磷酸锂需求高速增长。六氟磷酸锂价格自2020Q4 以来一路暴涨,吸引行业龙头及新入局者(跨界资本)同时大幅扩产。2022 年以来,随着行业新建产能落地,行业供需过剩问题将日渐严重,预计未来六氟磷酸锂价格承压,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凭借无机氟化工底蕴,开发双釜法生产工艺,并通过一体化产业布局,在六氟磷酸锂行业具有技术、成本和先发优势。此外,公司保持战略前瞻,加码布局双氟磺酰亚胺锂等新锂盐,掌握技术内核,在锂盐行业具有极强的
5、企业竞争力。传统氟化工业务稳定,半导体业务蓄势待发传统氟化工业务稳定,半导体业务蓄势待发。公司氟化铝产能约占全国产能的30%,属于行业龙头。在碳中和背景下,下游电解铝产能发展趋于平缓,因此公司传统氟化工业务发展趋于平缓。半导体方面,公司是国内首个掌握 UPSSS级氢氟酸生产技术并具有相关生产线的企业。公司成功实现半导体氢氟酸国产替代,并不断向海外市场进发。截止目前,公司已成功进入台积电、德州仪器、重庆超硅半导体有限公司、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半导体企业供应链体系。根据公司规划,公司将进一步扩大半导体业务有关产能,以满足半导体产业对电子化学品持续增长的需求。风险因素:风险因素:新能源汽车行
6、业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新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新型锂盐 LiFSI 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环保及安全生产的风险。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坚持新能源发展道路,突破六氟磷酸锂合成技术,构筑技术及先发优势,并通过一体化产业布局控制制造成本。公司还不断扩展产品布局网络,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前提下加码布局双氟磺酰亚胺锂等新锂盐。看好公司在新能源高景气背景下的长期发展空间。此外公司打破我国半导体级氢氟酸技术瓶颈并扩大半导体有关业务产能规模,有望充分受益半导体行业的国产替代。预计 2022/23/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