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报告 1 破破局重整局重整,信用重塑信用重塑-融资平台融资平台出清出清后后信用信用风风险险变化变化浅析浅析 联合资信 公用评级四部|刘亚利|胡元杰 摘 要 融资平台出清不仅仅是形式上的“退平台”和“隐性债务清零”,更是政府融资职能的剥离、政府信用的脱钩、政企关系的结构性调整、政企债务风险的隔离,以及更深层次上的地方国企改革、地方政府财税体制改革和投融资机制体制的创新。实现融资平台出清是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适应城镇化发展阶段转变的基本需求、关闭地方政府融资后门的直接手段以及提升地方国企市场化竞争力的前提条件,其最终目标是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实现地方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
2、力有序有效推进融资平台出清,需要态度积极坚定、节奏合理稳妥、效果符合预期。转型后的融资平台短期内仍将与地方政府保持较紧密的关联联系,长期看与地方政府关系将逐步弱化。短期来看,实现“真转型”需要过渡期,叠加“一揽子化债”的政策保护期,融资平台整体信用资质不会显著下降,但需关注信用风险的分化。长期看,出清后融资平台的信用风险水平则更多地取决于自身的现金流和偿债能力,受其市场化转型的进程和效果影响较大。 研究报告 2 一、一、引言引言 地方融资平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产物,为我国地方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我国城镇化率自 2008 年底的 46.99%快速提升至 2024 年底的
3、 67.00%。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进入尾声、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持续加重、固定资产及基建投资边际效益递减,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迫切性有所上升,依靠负债拉动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亟待转变。中央政府对于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顶层设计思路明确,先后提出“开前门、堵后门”“控增化存”和“一揽子化债”等政策。2025 年 9 月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根据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截至 2024 年底,我国政府债务余额 92.6 万亿,包括国债34.6 万亿、地方政府法定债务 47.5 万亿、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10.5 万亿;政府负债率为 68.7%,低于 G20 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
4、118.2%和 G7 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 123.2%。整体看,我国政府负债率处于合理区间,债务风险可控。但同时也需关注到,我国政府债务的结构性和流动性问题较为突出,包括中央债务与地方债务错配、一般债务与专项债务错配、债务期限与项目期限错配等结构性问题,以及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债务-资产转化效率较低、短期内还本付息压力较大等流动性问题。除政府法定债务外,还需关注到融资平台债务规模较大,PPP、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及各类担保等形成的债务透明度低、监管难度大,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与隐性债务难以切割,对应的资产收益率较低、尚不能形成稳定的偿债现金流等问题。融资平台是地方债务的重要承载主体,融资平台债务
5、亦是地方债务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现阶段融资平台出清是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重要举措。作为债券市场的主力军,融资平台出清后信用风险将如何演绎?本文将从融资平台出清的本质和目的、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融资平台出清的内容、融资平台出清后信用风险变化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二二、融资平台出清融资平台出清的的必要性必要性 融资平台出清不仅仅是形式上的“退平台”和“隐性债务清零”,更是政府融资融资平台出清不仅仅是形式上的“退平台”和“隐性债务清零”,更是政府融资职能的剥离、政府信用的脱钩、政企关系的结构性调整、政企债务风险的隔离,以及职能的剥离、政府信用的脱钩、政企关系的结构性调整、政企债务风险的隔离,以及更深层次上的
6、地方国企改革、地方政府财税体制改革和投融资机制体制的创新。更深层次上的地方国企改革、地方政府财税体制改革和投融资机制体制的创新。实现实现融资平台出清融资平台出清的的最终目标是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实现地方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可持续最终目标是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实现地方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融资平台出清,需要态度积极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融资平台出清,需要态度积极坚定坚定、节奏合理稳妥、效果符、节奏合理稳妥、效果符合预期。合预期。1、融资平台出清的本质融资平台出清的本质 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分税制改革导致地方政府事权 研究报告 3 与财权的不统一,地方政府举债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