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交通设计的理念、实践与未来发展(附资料清单)智能交通技术公众号 iTSTech 2025-11-13 1 目目 录录 1.前言前言.2 2.交通设计的发展交通设计的发展.3 2.1.发展历程: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3 2.2.交通设计与交通工程学的关系:应用与理论的统一.3 2.3.交通设计与交通规划的关系:宏观与微观的承接.4 3.交通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交通设计的理念与方法.6 3.1.核心理念与设计原则.6 3.2.各区域实践框架与侧重点.6 3.3.对比分析与主要差异.7 3.4.交通设计的流程.8 4.交通设计的目标、主要内容和应用场景交通设计的目标、主要内容和应用场景.11
2、4.1.交通设计的目标.11 4.2.交通设计的主要内容.11 4.3.交通设计的应用场景.13 5.交通设计的未来发展展望交通设计的未来发展展望.16 5.1.数据驱动:从“碎片化采集”到“全要素感知”的设计底座升级.16 5.2.大模型:从“单一功能优化”到“全域智能决策”的技术赋能.16 5.3.理念升级:从“以设施为中心”到“以生命为中心”的价值重构.17 5.4.场景拓展:从“城市道路为主”到“多模态交通场景全覆盖”.18 6.总结与展望总结与展望.20 7.附录附录 交通设计主题资料汇总交通设计主题资料汇总.21 2 1.前言前言 在城市化进程与机动化浪潮的双重推动下,交通系统已从
3、单纯的“通行载体”升级为影响城市活力、民生福祉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跨越的关键阶段,智慧高速公路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测试、AI 大模型破解拥堵治理难题、数字孪生技术赋能运维管理等实践,不仅标志着交通领域技术创新的突破,更凸显出交通设计在平衡效率与公平、技术与人文、发展与生态中的核心价值。然而,快速发展背后仍面临多重挑战:机动车保有量激增与道路资源有限的矛盾加剧,“以车为本”传统模式导致的慢行空间挤压、交通安全风险等问题凸显,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差异尚未被充分满足。在此背景下,重新审视交通设计的理念演进、厘清其与交通规划、交通工程学的学
4、科边界,探索符合中国城市发展特征的实践路径,成为推动交通系统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关键课题。本文以“理念 实践 学科关系”为核心脉络,系统梳理交通设计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发展历程,深入剖析其与交通工程学“理论与应用”、与交通规划“宏观与微观”的辩证关系;通过对比欧洲、美国、中国等不同区域的实践框架,提炼“可持续发展”“安全可达”“效率补齐”等差异化路径的核心逻辑;同时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明确现代交通设计“安全、高效、绿色、公平”的目标体系与“路网规划 设施设计 组织优化 智能融合”的实施内容,并针对城市道路、公路、公共交通、特殊区域等典型场景提出针对性设计策略。为
5、进一步支撑研究落地与实践参考,本研究同步汇总整理了国内外交通设计领域的核心资料,涵盖政策标准、技术方案、实践案例三大类别。期望通过本研究及配套资料汇总,为交通设计从业者提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方法论支撑,为政策制定者优化交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最终推动构建更具韧性、更富人文关怀、更适配未来城市需求的综合交通系统,助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目标的实现。3 2.交通设计交通设计的发展的发展 交通设计是立足国土空间规划与综合交通规划的理念及成果,结合项目实际场景需求,对现有及未来待建设的交通系统(含路网、设施、组织模式等)及其附属配套进行系统性优化设计的专业领域,核心是通过科学配置交通资源、创新组织
6、策略,寻求改善交通运行效率、安全与公平性的最佳方案。从本质来看,交通设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工程项目(如可研、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而是聚焦交通系统“顶层优化”的专项设计范畴 以交通工程学理论为核心支撑,以“以人为本”为根本导向,统筹平衡“人、车、路、环境”四者关系,在空间维度上明确交通设施的布局与功能划分,在时间维度上优化交通流的组织与管控逻辑,在环境维度上兼顾生态可持续与城市空间活力,最终实现交通安全保障、出行便捷高效、资源利用合理、环境影响最小化的综合目标。2.1.发展历程:从发展历程:从“以车为本以车为本”到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交通设计的发展始终与人类社会对交通需求的认知演变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