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语:业绩企稳,跨界烘焙。作者:市值风云 App:螳螂虾 业务有刷子,减持有法子:安井食品的 AB 面 安井食品(603345.SH)作为速冻行业龙头,尽管股价在 2023 年触顶后持续调整,但公司基本面依然稳健。这家公司主要从事速冻调制食品、速冻菜肴制品和速冻面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组合丰富,包含 500 多种产品,已形成以华东为中心、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一、业绩有企稳迹象 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 114 亿,同比微增 2.7%,延续了放缓态势。净利润为 9.49 亿元,同比下降 9.35%,而扣非净利润降幅 13.36%。主要由于小龙虾、鱼糜等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销售费用与
2、管理费用刚性支出及资产减值损失扩大。从毛利率来看,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有较大降幅,同比下降了 3 个百分点。公司解释:一是部分重要原材料成本同比上涨明显,如小龙虾、鲜鱼等;二是制造费用成本上涨,如折旧增加、部分车间投产及改造导致相关费用增加;三是因行业竞争,适度加大促销力度以巩固市场地位、提升市场份额;另外,为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公司将继续深化 组织架构调整,优化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和供应链效率。单独看第三季度,公司营收 37.7 亿元,同比增长 6.61%。归母净利润 2.7 亿元,同比增长 11.80%。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15.27%。这显示核心业务盈利质量在改善。现金流方面承压。202
3、5 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10.70 亿元,同比下滑 32.58%,也反映了原材料采购及库存备货的压力。二、三大业务并进,产品爆款频出 2024 年,中国速冻食品行业规模约为 2212 亿元人民币,全球第二。速冻食品是中国食品饮料行业中增速最快的子赛道之一,预计 2024-2029 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9.4%。行业增长的驱动力明确。首先,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仅为成熟市场的一半,提升空间显著,这带来对标准化食材的大量需求。其次,中国人均速冻食品消费量仅 10.0 公斤,远低于美国(62.2 公斤)和日本(25.3 公斤),增长潜能巨大。行业各板块发展阶段不同:速冻调制食品尚处成长期,
4、市场集中度不高。安井食品作为龙头,占比约 9%,CR5 仅为 20%左右,仍有提升空间。速冻面米制品行业进入成熟后期,增速较低,市场基本被三全、思念、湾仔码头垄断,合计市占率曾高达 64%。速冻菜肴制品(预制菜)则处于起步期和野蛮生长期,是增速最高的板块,预计2024 年至 2029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 16.1%。安井食品在速冻行业摸爬滚打二十多年,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打法。经营策略上,公司贯彻“三路并进”,速冻调制食品(鱼糜、肉制品)、速冻菜肴制品、速冻面米制品同步发展。其中,火锅料制品是公司的基本盘,速冻菜肴是近年的发力重点,被视为最具增长潜力的业务。产品层面,公司践行“大单品”战略。按照“
5、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的思路,每年聚焦培养 3-5 个战略大单品,例如 C 端火锅料的“锁鲜装”系列、米面制品中的烧麦和手抓饼。预制菜板块则采用“自产+贴牌+并购”策略,通过“安井小厨”、“冻品先生”及并购新宏业、新柳伍(小龙虾)快速抢占市场。2024 年,公司单品年营收超过 1 亿元的产品有 39 种,其中 4 种产品超过 5 亿元。三、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都有动作 产能布局上,公司已在全国布局12大生产基地,2022年产能利用率达92.24%,基本满产。公司持续推进新产能建设,多个新项目计划在 2024 年陆续投产。配合产能布局,公司策略从“销地产”升级为“产地研、产地销”。这种模式
6、可以在工厂所在区域开展属地化研发,更快适应当地市场口味,蚕食区域性对手份额。渠道建设上,公司执行“BC 兼顾、全渠发力”,建立了经销、商超、特通直营、电商和新零售五种销售模式。公司帮助经销商开拓 C 端终端,并协助其开设直播间。商超渠道则积极拓展线上 O2O 平台。特通渠道覆盖大型连锁餐饮,如海底捞、张亮麻辣烫、百胜等。新零售渠道则在盒马、叮咚买菜等平台积极推广新品。规模优势带来了成本优势。公司曾表示,绝大部分产品具备成本优势,可在保证总体盈利前提下,通过加大促销和市场投入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