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师分析师联系人联系人李鲁靖李鲁靖登记编号:S1220523090002刘明洋刘明洋登记编号:S1220524010002孔德璋孔德璋算力上天爆发前夕,太阳翼、能源系统与数传为最大增量新 兴 产 业 团 队新 兴 产 业 团 队 行 业 深 度 报 告行 业 深 度 报 告证券研究报告|国防军工|2025年11月11日报告摘要太空算力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太空数据中心,主要有四大应用方向。太空算力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太空数据中心,主要有四大应用方向。太空算力是指将搭载星载智能计算机、星间激光通信机、星载路由器等算力设施的卫星发射到太空,通过大量卫星组网的星间激光链路和算力分布式调度,构建天基智能计算基
2、础设施,最终形成天基数据中心,实现特定场景由“天数地算”向“天数天算”转变。与常规的地面计算相比,太空计算减少了地面依赖、降低了信息时延,提升了全球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训练大规模AI模型需要数据中心内所有计算节点之间具备极低的延迟,星间激光通信链路必不可少。太空算力主要有遥感图像处理、通信优化、太空算力主要有遥感图像处理、通信优化、太空探索、星上大模型四大应用场景。太空探索、星上大模型四大应用场景。需求供给同时推动,算力上天势在必行。需求供给同时推动,算力上天势在必行。需求端:需求端:目前遥感图像地面分辨率已从10米提升至0.3米,相同幅宽下的数据量增长了约1000倍。而传统天数地算的模式受限
3、于星上处理能力不足,产生数据、传输、管理三大瓶颈。目前遥感卫星测绘到的数据仅有不到1/10的有效卫星数据能传回地面,且传输效率过低,亟需星上算力。同时,低轨卫星大规模组网趋势下,地面遥测控能力达到瓶颈,需要卫星及星座能够自主运营,对算力也产生相应需求。供给端:供给端:美国目前已规划的大型数据中心项目总容量超过45GW,2030年将超过200GW,占美国总电力产量的40%。过去10年美国总发电量仅增长5%,且电力目前闲置容量极少,难以满足未来AIDC对于电力的需求。太空建设数据中心拥有低运营成本、高发电功率、高部署速度等优势,将成为未来解决AIDC能源瓶颈的主要方法之一。成本、部署速度、可扩展性
4、为太空数据中心主要优势。成本、部署速度、可扩展性为太空数据中心主要优势。高轨太空数据中心可7*24使用高强度太阳能,且不受大气影响,发电效率可达95%,为地面5倍。同时深空温度约为-270,只需部署导热材料即可完成散热,无需部署大量液冷结构,成本优势显著。不考虑能源费用的情况下,太空数据中心部署&运营成本仅为地面数据中心的1/4。同时,太空数据中心可采用模块化方式进行组装,且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普通玻璃光纤快35%,部署速度、延迟、架构灵活性远超同类地面数据中心。20YRVnRxPyRpPoQnOmPnRtPaQ8QbRoMnNoMsPkPpOqRlOrQsR7NrRxONZnOvMvPoNn
5、Q报告摘要谷歌,谷歌,SpaceXSpaceX,StarcloudStarcloud纷纷开始布局,产业进入初步加速阶段。纷纷开始布局,产业进入初步加速阶段。11月2日,StarcloudStarcloud发射搭载英伟达H100GPU的Starcloud-1卫星,26年将发布搭载Blackwell的第二代卫星,2027年发射100kW卫星并开始商业化运营,2030年初完成40MW太空数据中心的部署,最终目标为5GW数据中心。11月5日,谷歌发布Suncatcher计划目标于2027年发射搭载最新Trillium代TPU的卫星,未来将完成81颗卫星组成的AI计算集群。马斯克在X上表示只需扩大Sta
6、rlink V3卫星规模即可实现在太空建造大型数据中心。且目标在4-5年将通过星舰完成每年100GW的数据中心部署,未来通过月球基地完成100TW数据中心的部署。国内算力上天进展领先。国内算力上天进展领先。星算计划的三体计算星座已完成12颗计算卫星部署,单星算力744TOPS,星间激光通信速率100Gbps,12颗卫星互联后具备5POPS计算能力和30TB存储容量。卫星搭载80亿参数大模型,已开始商业化运营。星算计划将扩展至2800颗卫星,十万POPS算力,最新卫星单星算力突破10POPS。同时,星缆计划及天算计划等星座也将逐渐开始进行部署。算力上天背景下太阳翼及能源系统太阳翼将成为最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