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o.202504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5年11月无线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无线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52025 年)年)版权声明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前言前言无线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构成,是创新活力最盛、增长势头最猛、辐射范围最广的领域之一,在强化数字经济发展
2、新动能、夯实发展韧性、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方面作用显著,更是推动产业深度转型、拓展经济增长空间的重要依托。回顾 2024 年,我国无线经济整体规模持续攀升,在移动通信、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具身智能等领域成果丰硕,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落地,无线经济正以多元场景应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塑造中国产业发展新优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无线经济以进促稳。2024 年,我国无线经济规模达到 7.9万亿元,同比增长 11.1%,占我国 GDP 比重 5.9%,有效支撑数字经济稳定增长。二是无线产业和赋能齐头并进。2024 年,我国无线产业规模达到 3.4 万亿元,占无线经
3、济比重为 43%;无线赋能规模为 4.5 万亿元,占无线经济比重为 57%,融合能力和赋能作用取得积极成效。三是凭借频率资源政策引导、频谱资源配置、无线电波安全保障等多项举措,无线电管理为推动无线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结构优化提供了关键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在 2024 年出台发布了多项频谱资源管理政策,有力引导了无线经济的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已连续第五年发布中国无线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5 年报告在延续以往对我国无线经济发展最新态势量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分析我国无线经济重点领域各地发展特色,为推动无线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参考。本报告中无线经济相关数据为测算数据,仅代表我院作为科研单位
4、的学术研究成果,属纯学术研究范畴,均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政府官方数据口径。目录目录一、无线经济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2(一)无线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2(二)无线赋能为各领域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底座.3(三)无线电管理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3二、解析无线经济发展指标,解锁我国无线经济增长密码.4(一)无线经济规模稳中有进.4(二)无线技术持续突破创新.8(三)无线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16(四)无线产品类型不断丰富.17(五)无线连接规模屡创新高.18三、充分发挥频谱资源价值,无线电管理保障无线经济创新发展.20四、各地无线经济资源禀赋各异,催生特色发展态势.24(一)北
5、京积极开展顶层设计,较早布局 6G 科研技术攻关.24(二)上海大力发展商业航天产业,海南为商业航天发射保驾护航.25(三)广东依托制造业优势,确立低空经济第一梯队.26(四)吉林凭借成熟产业生态,驱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27(五)江苏 5G+工业互联网稳步推进,提升数字化水平.28(六)浙江充分发挥产业基地作用,打造高质量“无线引擎”.29五、展望:创新发展和安全保障并重,共同促进无线经济繁荣发展.29(一)频谱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升.29(二)无线技术向更广阔领域创新发展.30(三)电波秩序维护为无线经济发展护航.31附件:无线经济规模测算方法说明.32图 目 录图 目 录图 1“
6、无线之树”示意图.1图 2 我国无线经济规模及增速.4图 3 我国无线经济占 GDP 比重.5图 4 我国无线经济内部结构.6图 5 各省(区/市)无线产业规模及占 GDP 比重.7图 6 各省(区/市)无线赋能规模及占 GDP 比重.8表 目 录表 目 录表 1 各省(区/市)低空经济政策发布情况.10表 2 各省(区/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在服务产业发展方面开展工作.22无线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5 年)1无线经济是以无线电频谱作为先导性基础资源、以无线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无线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与治理模式的新形态。无线经济形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