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门:云与AI组2025 iResearch Inc.中国企业社会化用工趋势分析报告2摘 要ABSTRACT生产制造行业:面向产能波动及战略聚焦需求,综合使用业务外包与劳务派遣用工模式;外资和头部民营企业更倾向社会化用工;招募环节是行业社会化用工的核心痛点。趋势:1)社会化用工规模持续扩大,配套政策法规有望进一步完善;2)社会化用工逐渐成为企业标配,人力资源服务商向专业化、数字化升级;3)个体与组织的关系由依附转为共生,个体能力结构要求趋于多元化;4)企业、政府、个体、服务商四方协力,共同推动社会化用工市场繁荣。概念:社会化用工泛指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标准劳动关系以外的其他各类用工形式,包括业务
2、外包、劳务派遣、按小时计酬、平台型灵活用工、劳务用工、共享用工、退休返聘等多种形态。消费零售行业:面向销售峰谷和市场变化需求,综合使用业务外包、按小时计酬、平台型灵活用工、劳务用工模式;轻餐饮与即时零售企业社会化用工占比显著;员工流动性居高不下是行业社会化用工核心痛点。环境:宏观经济环境波动,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下行,企业面临人力短缺与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制造业与批发零售行业庞大用工数量及固有的用工特点使其成为社会化用工模式接受度最高、应用最广泛的领域。3目 录CONTENTS01人才市场环境概览Background02社会化用工重点行业解构-消费零售Retail Industry03社会化用工重
3、点行业解构-生产制造Manufacturing Industry04未来趋势展望Trends42025.10 iResearch I研究对象说明社会化用工泛指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标准劳动关系以外的其他用工形式社会化用工泛指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标准劳动关系以外的其他各类用工形式,通过灵活配置人力资源,帮助企业实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标。目前我国社会化用工包括完全劳动关系下的全日制(含业务外包、劳务派遣)、非全日制(按小时计酬)用工,以及非完全劳动关系下的平台型灵活用工、劳务用工、共享用工、退休返聘等多种形态。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绘制。社会化用工的典型模式劳动关系用工形态用工模式完全
4、劳动关系(劳动法律调整)全日制用工业务外包企业将部分非核心的业务流程或服务功能,以整体打包的方式,委托给承包商承担与管理劳务派遣派遣单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用工单位通过协议获取劳动力使用权非全日制用工按小时计酬用工根据企业的临时性、季节性或特定项目需求,配置人力资源非完全劳动关系(民事法律调整)平台型灵活用工即新就业形态灵活用工,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任务,自由职业者或个体经营者在平台上接单完成工作的模式劳务用工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务协议或劳务合同,包括兼职、实习生共享用工基于企业间资源互补需求,通过合作协议实现员工跨主体调配的借调用工模式退休返聘用人单位雇佣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
5、的劳动者5人才市场环境概览B a c k g r o u n d0162025.10 iResearch I2025.10 iResearch I103.5 117.4 123.4 129.4 134.9 2.3%8.6%3.1%5.4%5.0%20202021202220232024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增速39.2 45.5 50.2 53.9 63.2 38.6%39.8%41.5%42.8%46.8%20202021202220232024数字经济规模(万亿元)在GDP中的比重(%)来源:国家统计局。来源:中国信通院。宏观环境-经济及市场环境变化宏观经济波动影响传统用工模式,数字经济发
6、展催生新型灵活就业形态我国宏观经济正经历从追求高速增长向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性转变。GDP增速趋于放缓,市场不确定性成为常态,企业普遍面临需求波动加剧、成本压力上升与竞争持续加剧的经营环境,传统刚性用工模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节奏,更具韧性的社会化用工形态成为新常态。另一方面近年来数字经济规模增速与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数字经济规模增至63.2万亿元,占GDP比重已达46.8%,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而数字经济与传统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催生各类新产业和新业态的产生,促进就业市场深刻变革,在传统的劳务派遣、业务外包基础上为劳动者提供平台型灵活用工等更加多样化的选择。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