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江江豚保护及智能监测技术进展王 丁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 秘书长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 理事长2025年8月长 江世界第三大河,流经唯一国度的世界最长河流宜宾重庆宜昌武汉南京上海生命之河母亲河两种鲸类黄金水道长江生物多样性快速衰退最后一个倒下的是谁?Who will be the next?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尾)白鱀豚、白鲟、鲥鱼功能性灭绝。中华鲟极度濒危,自2017年以来自然繁殖活动中断,每年洄游至葛洲坝的繁殖个体仅约10余尾。2019-2022年长江调查到约323种鱼类,有135种(约占1/3)历史分布鱼类没有被采集到。长江外来鱼类数
2、量由历史记录的18种上升至现有的30种。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仍然面临严峻挑战长江江豚长江江豚分布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长江江豚的数量变化趋势(1991-2017)CR!极度濒危!年下降速率:1978-1993:1.58%1993-2006:6.06%2006-2012:13.73%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非法和过度渔业捕捞繁忙航运水污染采砂栖息地退化目标与保护策略短期目标 减缓数量下降速率 最终目标 长江江豚兴盛繁衍 自然迁地保护就地保护人工圈养繁殖与研究保种种群根本措施科技支撑和公众教育就地保护 定
3、期监测种群丰度和生境 系统提高保护区管理能力 针对性地修复和恢复自然生境 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 建立更多就地保护区建立了8个自然保护区天鹅洲故道卫星图像迁地保护4510182023192427303336243360100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2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10 2015 2021天鹅洲故道种江豚数量动态 19962021 建立了3个自然和1个半自然的迁地种群,共有约150头江豚,每年出生10头以上迁地保护2015年3月第一批长江江豚被引入何王庙/集成故道迁地保护水域2019年11月国际鲸类专家参观
4、何王庙/集成故道共27头江豚被迁移到何王庙/集成故道中,自2016年以来,开始有小江豚出生,目前数量已经接近40头。人工饲养繁殖与研究白鱀豚馆唯一人工环境下长江江豚繁育群体,并实现二代江豚繁殖成功F9c24:雄性2024年6月9日生,淘淘的儿子2017年考察,估计长江江豚数量为1012头,与2012年没有显著差异,加速下降的趋势得以遏制。2022年,数量增加到1249!长江江豚自然种群历史性的首次实现了止跌回升。短期目标的实现迁地保护江豚的野化放归 对4头迁地保护江豚开展了野化适应性训练,2023年成功实施了迁地保护江豚首次放归长江干流 经过6个月的监测,发现其较好的融入了野外群体,行为模式正
5、常,处在安全状态 将推动江豚野化放归的规范化、规模化 促进我国三十多年江豚迁地保护工作完成最后一环,实现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的有机融合全民参与保护,关爱江豚生存与豚携游、与黄鹤楼同框:人与自然和谐的典型样板图片来源:云上宜昌该领域的影响成功繁殖 中科院水生所的一只雌性江豚与她的两个孩子科学(2008)科学(2010)自然(2012)科学自然报 道该领域的影响2017 IWC SC 报告长江江豚的迁地保护被证明是有效的,祝贺中国政府、王丁教授和他的团队取得的成功。鲸类物种迁地保护的首个成功范例王丁 当选SMM“荣誉会员”该领域的影响IUCN和SMM 将长江江豚综合保护实践作为范例,供其他国家濒危小
6、型鲸类的保护借鉴参考长江江豚还面临多种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等威胁 十年禁渔极大程度上消除了非法及过度捕捞的影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长江江豚等水生生物恢复,但对其它威胁的管控有限 小型鱼类资源恢复缓慢 航运高速发展 种群后代呈现雄性性别偏移 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 河漫滩生境持续衰退 精准监测人类活动和基于种群动态的协同管理已成为支撑江豚持续恢复的核心需求挺水、沉水、浮游植物碎屑浮游动物、螺蚌江豚虾蟹鱼类十年禁渔传统上应用的是基于可见光的鲸类监测技术受光线、天气及观察者技术能力等影响大,一般人员很难执行热气球卫星影像虽然可见鲸类出水呼吸,但95%以上时间生活在水下近年来手持设备和无人机等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