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冷链物流行业研究报告2025 年 10 月 15 日主编:雷静兰编辑:庄子怡2/322025 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洞察与技术演进报告:聚焦碳中和目标下的数字化升级与场景应用一、行业概述与政策环境分析1.1 冷链物流行业定义与发展特征1.1.1 冷链物流核心概念与服务范畴冷链物流是指在生产、储存、运输、配送及销售等全链条环节中,对温度敏感商品(如生鲜食品、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品、医药产品等)实施全程温控管理的特殊物流系统。其核心功能在于通过低温环境抑制微生物繁殖与化学反应速率,保障易腐商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的品质稳定与安全可溯。服务边界涵盖从产地预冷、冷藏仓储、冷链运输到末端配送的全流程
2、管理,尤其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中需确保不断链,以满足终端消费者或医疗机构对产品新鲜度与合规性的严格要求。典型服务环节包括:一是预冷处理,即在货物出库前迅速将其降温至规定温区(如 0-4冷藏或-18以下冷冻),为后续储运奠定基础;二是温控仓储,依托专业冷库设施实现恒温存储,并配备自动监控系统实时记录温度数据;三是冷藏运输,利用冷藏车、冷藏集装箱等装备进行干线与支线运输,确保途中温度波动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四是末端配送,采用保温箱、蓄冷板、冷藏三轮车等工具完成城市内或县乡区域的精准送达。根据城乡冷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发改经贸规20231753 号),国家正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3、支持,推动城乡冷链网络一体化布局,提升整体服务能力。相较于常温物流,冷链物流具备三大关键特征:首先是全程温控,要求各环节无缝衔接,形成闭环管理,避免因断链导致货品变质;其次是高时效性,尤其在生鲜电商与即时零售场景下,订单响应速度直接影响用户体验与损耗率;第三是高合规要求,涉及食品药品监管、GSP 认证、HACCP 体系等多项法规标准,3/32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追溯机制与应急预案。例如华鼎冷链科技获评全国五星级冷链物流企业,正是因其在智能化调度、全链路品控与标准化服务方面的突出表现,体现了行业对服务质量与合规能力的高度关注。在食品安全与公共健康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冷链物流已成为食品与医药领域不
4、可或缺的支撑体系。以医药冷链为例,在疫苗、生物制剂等温敏药品的流通中,若温度超出 2-8的规定范围,可能导致药效失效甚至产生安全隐患。而在农产品流通方面,冷链物流有效延长了果蔬、肉类等产品的货架期,减少了产后损耗,助力乡村振兴与消费升级。随着居民对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增长以及“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政策持续推进,冷链物流的战略地位持续提升,正在从传统运输功能向供应链集成服务转型升级。1.1.2 行业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冷藏运输向现代化温控体系演进的关键阶段。早期阶段(2000 年以前),冷链基础设施薄弱,主要依赖单一冷藏车和小型冷库,服务对象集中于外贸冷冻食品与部
5、分医药产品,整体呈现“断链式”运作特征。进入 21 世纪后,随着城镇化加速与消费结构升级,尤其是生鲜电商、连锁餐饮、新零售等新兴业态兴起,市场对冷链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2010 年后,行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大型物流企业纷纷布局冷链板块,冷库容量与冷藏车保有量显著提升,初步形成了覆盖主销区与主产区的骨干网络。政策引导成为推动行业结构性变革的重要驱动力。自 2020 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等顶层设计文件,明确支持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完善县乡村三级冷链节点。特别是城乡冷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发改经贸规202317
6、53 号)于 2023 年 12 月 22 日生效后,进一步规范了中央预算内资金投向,重点扶持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冷链基础设施项目,引导资源向集约化、网络化方向集聚。地方层面也积极响应,如郑州市制定冷4/32链物流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科学规划布局,推动产地与销地衔接、运输与仓配一体的发展模式,形成物流与产业融合的运行体系。当前阶段,行业呈现出三大发展特征:一是智能化升级加速,物联网、大数据、AI 调度系统广泛应用于温控监测与路径优化,实现“可视、可控、可追溯”;二是网络化布局深化,头部企业如华鼎冷链科技通过自建或合作方式构建全国性仓配网络,在华东、华北、华南等重点区域形成辐射能力;三是服务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