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动鞋服行业研究框架证券研究报告轻工纺服行业/行业专题2022年8月15日分析师:陈佳妮登记编号:S1220520080002核心观点运动服饰行业天然集中,拥有服装零售行业中最好的竞争格局:从国内及海外经验来看,运动服饰行业市场集中度高;且在服饰子行业中,由于其生命周期最长、创立新品牌难度最高、所面临的存货减值的风险相对较小,拥有服装零售最好的竞争格局,易诞生出大市值龙头公司。对头部体育赛事资源的垄断是运动品牌最深的护城河:头部体育赛事和头部体育品牌之间存在天然的绑定关系,而对头部体育赛事和体育明星资源的垄断,是运动品牌最深的护城河。头部品牌拥有明显的规模优势,拥有更多的营销&广告费用,去投入
2、赛事和球星的赞助,以及媒体方面的广告传播。消费趋势:(1)本土品牌受益于国货崛起:近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提升,国民对于中国文化自信感增强,叠加本土品牌产品力逐步提升,消费者对于国货的关注度和认可度逐步提升。(2)冬奥助力冰雪运动发展: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带动以及相关政策激励下,中国冰雪运动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从赛事IP产生的经济效应、产业基础建设以及运动装备产品拉动中国冰雪产业发展,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滑雪初级市场。(3)本土品牌科技创新可与世界品牌比肩:功能性作为运动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运动鞋服品牌持续加大对运动科技领域的布局创新。国产品牌近几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陆续推出自
3、身当家科技,部分国产产品在科技加持下已跻身世界领先水平。(4)大众运动消费向个性/专业化运动过渡:美国运动品牌发展时间轴来看,其从早期运动产品的逐步普及;至1970s后跑步、健身等传统运动品牌发展;而至2000s后大众化消费向个性化/多元化消费过度,Lululemon、UA、On等功能化和运动市场产品占据细分赛道快速崛起。渠道持续优化,线上平台呈多极化趋势:国产运动品牌近年来渠道扩张速度放缓,持续关闭亏损低效店铺,设立高效大店;安踏品牌推行DTC模式,赋能产品研发、柔性供应链建设和渠道升级改造。线上平台呈多极化趋势,短视频、直播的兴起,抖音、快手等平台快速崛起,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为品牌提供
4、吸引年轻消费者新渠道。XZ4WVW5WCUTYBVDVaQ8Q7NtRmMoMmOjMnNxPlOpOrO8OrRyRuOnQmQxNqMoO核心观点纺织及制鞋业逐步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纺织及制鞋业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其发展和转移受到劳动力资源、原材料配套供应、政策环境以及销售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其中劳动力资源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产业不断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转移。目前中国仍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及制鞋国家,但产能正逐步向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转移。Nike/Adidas主要生产基地布局东南亚,持续精简供应商:目前Nike/Adidas鞋履主要生产基地已迁至越南和印尼,服装生产基地主
5、要在越南、柬埔寨。同时两者在中国也保留一定的供应商产能,占比约在10%左右。品牌商持续精简供应商,对供应商评级标准日趋严格,与优质供应商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运动鞋服供应链集中度高。2021年由于东南亚等地受疫情影响供应链紧张,运动鞋服产能供需存在缺口,品牌商选择短期合约供应商快速弥补产能不足,但预计随着东南亚等地防疫政策转变和疫情好转,头部品牌商精简供应商趋势仍会持续。制造商核心竞争力分析:(1)交期:运动鞋服行业下游需求端变化较快,产品具有较强时效性。因此,品牌端对于制造商的快速且按时交付能力有较高要求。制造商主要通过生产流程管控、自动化生产、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来提升自身交付能力,实现快速交付。
6、(2)品质:品质管理是与品牌商长期合作之保障。产品质量是消费者评价品牌的重要因素之一。优质制造商通过生产管理、自动化水平提高、工艺流程提升、提升员工熟练度等手段来保证产品品质。(3)成本:运动鞋服制造业采取成本加成的模式,能向下游有效传导价格波动,毛利率相对较为稳定。运动鞋服制造商主要为中国台企、韩企,1990s后普遍于中国布局,2000s后新增产能主要在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在劳动力成本、关税、税收等方面较中国更具优势。(4)研发:运动鞋服相较于其他服饰行业对于产品功能性具有更高要求,运动服制造商通过对功能性面料的研发投入,产品附加值高且品牌粘性更强;运动鞋制造商则主要通过优化开发技术,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