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低碳智库建设报告 1 1 目 录 前 言.1 一、职责定位.2 二、主要成果.4(一)咨询建议.4(二)政策标准.4(三)政策专报.5(四)出版图书.6(五)其他成果.6 三、工作情况.7(一)提升研究能力.7(二)服务重大决策.7(三)强化管理支撑.8(四)协同污染治理.9(五)突出数据保障.9(六)打造平台品牌.10(七)开展基层服务.10(八)拓展对外交流.11 四、愿景展望.13 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低碳智库建设报告 1 1 前 言 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自 2019 年建院以来,主动适应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
2、革等新形势新要求,持续强化能力建设、基础研究、政策支撑、平台建设和对外交流,研究显示度、支撑影响力持续提升,低碳智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构建和应对气候变化治理能力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加强低碳智库建设进展评估,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与方向,讲好美丽四川建设低碳智库故事,更好支撑服务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减污降碳协同工作,值我国“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之际,特系统梳理建院以来特别是“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低碳智库建设有关情况,编制形成本报告。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低碳智库建设报告 2 2 一、职责定位 全球气候变化是 21 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
3、地区都无法置身事外、难以独善其身。四川省地处青藏高原向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气候变化脆弱性较高,极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2007 年以来,四川省不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力度,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由于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性、系统性、专业性较强,业务性、运营性、日常性工作日益增多,技术支撑需求愈发迫切。早在“十三五”初期,四川就依托四川省经济信息中心,挂牌成立了四川省节能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心。2018 年机构改革将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应对气候变化职责划转新组建的四川省生态环境厅。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2019 年 1 月,中
4、共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为四川省生态环境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低碳智库建设报告 3 3 厅所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环境规划、环境政策、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和技术支撑工作,立足于服务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中心任务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研究,推进建设国内一流的环境政策与规划智库。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要素设置 10 个部门。其中,能源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定位支撑打造气候变化四川研究模式,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全链条”政策技术支撑;打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实现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统筹融合、协同推进。重
5、点支撑方向包括: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性规划研究,开展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综合分析研究,开展气候变化适应和温室气体减排研究,负责相关技术支持工作;为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企业提供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咨询服务。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低碳智库建设报告 4 4 二、主要成果 (一)咨询建议 支撑调研撰写并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中共四川省委科技委员会办公室、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等呈报的 7 份咨询报告或政策建议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通过市(州)有关部门呈报的 3 份咨询报告或政策建议获市(州)党政领导肯定性批示。相关成果聚焦高质量碳达峰、国际碳足迹规
6、则挑战和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应对、“两高”项目管控、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建设、草原光伏发电与生态修复协同等方面。(二)政策标准 支撑制定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文件 20 余份,涵盖区域碳排放强度核算、区域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评价、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信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低碳智库建设报告 5 5 息披露、碳市场能力提升、碳市场数据质量监管和碳排放配额清缴、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适应气候变化等重点工作。其中,多项政策文件为全国首创或首份,包括创新制定区域“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编制大纲,支撑出台全国首个社会活动碳中和省级推广方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