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崇州市卫健局 许明明2025年5月24日 崇州位于成都平原西部,成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幅员面积1089KM2,辖6个街道、9个镇,172个村(社区)常驻人口74.2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超500亿元。0 10 30 2 距离成都中心城区距成都国际铁路港约车程,距成都东、西、南站最快15分钟车程。距双流国际机场距天府国际机场约车程。0 10 30 2目 录PART 01医共体建设成效PART 05下步打算PART 02强化政策引领PART 03强化能力提升PART 04强化协同保障壹一、合理组建两大医共体崇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参与研究医共体分院授牌仪式组建崇州市人民医院医共体
2、、崇州市中医医院医共体2个医共体,按“1+8+N”和“1+7+N”模式分片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系统构建人员下沉机制人员下沉服务下沉0102技术下沉03管理下沉04依托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两大医共体龙头医院住院人次医保基金县域内支出基层诊疗占比显著业务指标良性增长患者满意度达,员工满意度90%以上,以“四下沉”为重点的整合型医疗服务取得良好效果,得到广泛认可。人次(人)42653463增长率)(%)13.52%39.69%上转患者下转患者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010002000300040005000上、下转患者人数次均费用的下降数据
3、表明分级诊疗机制发挥了作用,引导患者合理就医,促进分级诊疗格局的深化构建,贰精心编制医共体人才下沉实施方案,细化下沉人员遴选条件、挂职岗位要求以及服务时间、工作任务等要求,为人才下沉工作指明清晰目标,确保工作不走样。实施方案明确方向01制定专项督查方案,以目标为导向进行量化管理,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监督检查,保障人才下沉工作按计划推进。督查方案确保落实02双轮驱动协同推进03实施方案与督查方案相互配合,市领导适时调度,形成双轮驱动机制,共同推动人才下沉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构建三级指标体系制定龙头医院、成员单位和下沉人员三方面督查指标,形成全面的督查体系,确保督查工作有章可循。实施多元督查机制
4、视情况采取每周、双周、每月督查机制,灵活开展督查工作,保证督查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建立定期通报机制累计通报18期,通过通报机制及时反馈督查情况,确保各项措施有效落地落实。对脱产下沉人员在晋升职称方面予以充分保障,激励他们积极参与下沉工作。职称晋升保障在评优评先方面对下沉人员给予倾斜,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激发工作积极性。评优评先保障保障下沉人员的薪酬待遇,让他们能够安心在基层工作。薪酬待遇保障赋予下沉人员相应的处方权,让他们能够在基层更好地开展医疗服务工作。处方权保障在选拔任用中考虑下沉人员的工作经历和表现,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选拔任用保障为下沉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5、生活条件保障叁建立龙头医院院领导+科室对口+管理人员+技术骨干+MDT下沉体系对山区和坝区基层机构实施差异化精准提升。012024年共脱产下派84人,其中:有5人在基层担任法人,15人挂职副院长,累计下沉帮扶人员4994人次,参与诊疗量1.5万余人次。02基层机构151人到龙头医院进行顶岗和进修学习,有效缓解龙头医院压力。03基层机构建成6个省级成都市级基层特色专科,3家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一、开展定制式帮扶建立问题台账,实行“PDCA”闭环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累计开展业务培训600余次,教学查房1020次,疑难病例讨论829次,推广适宜新技术新业务20余项。PDCA闭环管理崇州市组建
6、了55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医共体内重塑医疗质控管理体系,为规范医疗服务提供了组织保障。组建质控中心指导成员单位规范化开展医疗、药事、护理、院感等质控活动,每月进行全覆盖检查,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开展全面质控活动建立标准化理论培训模块,组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累计3065人次参加常见病、多发病等培训考核,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标准化理论培训三、中医药服务能力跃升依托市中医医院成立中医基层指导中心,为基层中医药服务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成立中医指导中心带动基层开展小针刀疗法等中医新技术、新项目14项,丰富基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