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分析师:褚聪聪 执业登记编号:A0190523050005 分析师:赵毅轩 执业登记编号:A0190124060001 上证指数与万得机器人概念指数 资料来源:Wind,源达信息证券研究所 -15.00%-10.00%-5.00%0.00%5.00%10.00%15.00%沪深300万得机器人概念指数技术创新与市场共振,机器人产业商业化进程提速 机器人行业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投资策略 投资要点 全球机器人市场持续增长,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根据IFR和中国电子学会的统计,全球机器人市场总体规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国际机器人联合协会数据显示全球机器人销售额
2、自2020年持续增长,2020年销售额为343亿美元,至2024年增长至660亿美元,复合增速高达17.8%。中国同样高度重视机器人科技与产业发展,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壮大。中国电子学会数据显示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2020年以来持续增长,2020年中国机器人整体市场规模为174亿美元,而后逐年增长至2024年的470亿美元,年复合增速为14.3%。竞争格局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 在全球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领域,ABB(瑞士)、发那科(FANUC,日本)、安川电机(YASKAWA,日本)和库卡(KUKA,德国)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和长期的行业经验,在高端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但国内头部厂商
3、通过持续的产品迭代升级,凭借本地化供应链、快速服务响应和灵活的定价策略,不断拓展市场份额,国产化进程稳步推进,推动全球机器人市场朝多极化趋势发展。人形机器人适应多任务场景,中国具备产业链优势 人形机器人凭借其类人形态和智能特性,可广泛覆盖生产制造(如农业采摘、汽车装配)、社会服务(如家政、物流、安保)及特种作业(如深海探测、太空作业、危险环境操作)三大领域,应用场景众多。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为21.6亿美元,2024年增至34.0亿美元,而后将持续延续增长态势,至2028年将增至206.0亿美元,2023至2028年复合增速高达57.0%。产业链方面,我国已初步
4、形成涵盖上游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和下游终端应用的全链条体系,但目前仍因商业化规模有限,关键技术选型尚未统一而处于持续优化阶段。未来随着“大脑”(决策智能)、“小脑”(运动控制)和“肢体”(执行结构)等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有望逐步完善,构建高效可靠的供应链与产业生态。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汇川技术和双环传动。风险提示 建议关注市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以及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2 目录 一、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机器人的定义与主要分类.4 2.全球机器人市场总体规模与增长态势.5 3.国际市场竞争格局与主要厂商分析.7 二、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与市场机遇.8 1
5、中国机器人发展历史和主要目标.8 2 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9 3 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10 三、人形机器人:未来产业新赛道.11 1.人形机器介绍.11 2.人形机器人发展现状与技术路径.12 3.人行机器人未来展望.13 四、投资建议.15 1、汇川技术.15 2、双环传动.15 五、风险提示.16 图表目录 图 1:机器人主要分类(机械结构).4 图 2:全球工业机器人年销售额(亿美元).5 图 3:全球机器人年销售额(亿美元).6 图 4:全球工业机器人区域市场占比(2017vs2022).6 图 5:2022-2024 年四大家族营业总收入(单位:亿元).7 图 6:机器人发展
6、历程.8 图 7:中国机器人年销售额(亿美元).9 图 8:中国工业机器人年销售额(亿美元).9 图 9:中国服务机器人年销售额(亿美元).10 图 10:中国特种机器人年销售额(亿美元).10 图 11: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2022 年).11 图 12:人形机器人特点.12 图 13:人形机器人五个发展等级.12 图 14:人形机器人各等级主要应用场景和规模预期.13 图 15:2020-2025 Q2 营业总收入(亿元).15 图 16:2020-2025 Q2 扣非归母净利润(亿元).15 图 17:2020-2025 Q2 营业总收入(亿元).16 图 18:202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