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银研究产品系列 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中银调研 宏观观察 银行业观察 国际金融评论 国别/地区观察 作 者:刘佩忠 中国银行研究院 电 话:010 -6659 6623 签发人:陈卫东 审稿人:周景彤 梁 婧 联系人:程栖云 刘佩忠 电 话:010 6659 4016 对外公开 全辖传阅 内参材料 2025 年 9 月 9 日 2025 年第 31 期(总第 603 期)美国产业政策的历史透视美国产业政策的历史透视 与对我国的启示与对我国的启示 产业政策是各国培育发展产业竞争力的普遍实践。纵观美国产业政策历史,美国政府长期采取政策干预本国产业发展,并根据全球竞争变化不断调整政策组合。第二次世界
2、大战后,美国产业政策导致制造业“空心化”和全球价值链位置下移,引起了产业政策转向。近年来,美国采取保护性、歧视性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回流、维护科技霸权,但政策效果总体有限,其各产业竞争力持续分化,针对性政策也并未影响全球价值链格局和中国产业竞争力。当前,产业政策正在作为国家战略竞争和博弈工具回归与盛行,中国需要正确认识产业政策作用并采取措施应对,坚持前瞻性政策引导,以市场化手段培育和巩固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完备产业体系的优势,争取产业技术的全球引领位置,以开放合作态度不断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中的地位。研究院 宏观观察 2025 年第 31 期(总第 603 期)1 美国产业政策的历史透视与对
3、我国的启示美国产业政策的历史透视与对我国的启示 产业政策包括影响产业发展和竞争力的所有措施1(Beath,2002;Robinson,2009;Warwick,2013)2。关于产业政策的讨论通常聚焦于日本、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在起步和赶超阶段所采取的措施,特别是中国产业政策频频受到西方国家指责。纵观美国产业政策历史,美国政府长期采取干预措施支持产业发展,但其政策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而未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博弈加剧,产业政策正在作为国家战略竞争和博弈工具回归与盛行,美国愈发积极地实施针对性、保护性的强干预措施,推动产业回流和维护全球价值链主导位置。在此过程中,需深刻认识美国产业政策演
4、变逻辑与影响,正确看待中国产业政策作用并采取措施应对。一、美国在早期保护性产业政策支持下构建起了工业体系和贸易竞争力 美国在建国初期既已出现保护性产业政策。1776 年美国宣布独立后,其经济以农业为根基,制造品大量依赖进口,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冲击了处于发展初期的本土制造业。1791 年,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向国会递交了关于制造业问题的报告,强调美国的未来在于发展制造业和创造新的比较优势,认为发展 17 个重要制造业3有利于推动美国向价值链上游移动,提出了包括关税保护、禁止进口竞争性外国商品、禁止出口制造业原材料、给予企业奖励、免征制造业原料税、鼓励发明与机械化、制定产品检验规章、促进金融周
5、转与商品运输以及投资交通基础设施等十余项政策建议,倡导对幼稚产业实施保护性的产业政策。其中,关税保护和提供公共基础设施等建议被实际采纳运用,高关税成为美国传统产业政策。1 政府为了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社会福利而采取的任何类型的干预措施都属于产业政策,具体包括政府补贴、贸易政策、税收政策、政府采购、金融支持、出口支持、风险投资等。2 Beath J.,“UK industrial policy:old tunes on new instruments?”,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2002,18(2),221-239.Robinson J A.
6、,“Industrial policy and development:A political economy perspective”,Washington,DC:The WorldBank,2009.Warwick K.,“Beyond industrial policy:emerging issues and new trends”,OECD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Policy Papers,2013.3 汉密尔顿特别指出了铁、铜、铅、煤、木材、毛皮、谷物、大麻、棉花、羊毛、丝绸、玻璃、火药、纸张、书籍印刷以及精制糖和巧克力等行业。2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