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天地融合通信的电力应用与实践许中平国网信产集团中电飞华公司2 0 2 5 年 8 月 2 1 日2025年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电力通信需求解决方案及应用实践未来展望2025年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2025年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新型电力系统向“源网荷储”一体化转型,电力通信网面临“超大容量、超长距离、超低时延、超高可靠性”的刚性需求。像电力“无人机+机巢”智慧巡检单次需传输百兆级数据,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信号的端到端传输时延甚至要求控制在10毫秒量级,特高压工程推进还让超长单跨段不断出现,传统通信技术易出现性能瓶颈。一是新型电力系统业务需求的变化10kV通信网常被视为电网通信的“盲区”与薄弱环
2、节,面对台风等极端天气易失去通信能力,需以光纤+无线专网体系性规划通信网,并辅之以空天地一体的通信能力,来保障应急场景及广覆盖要求。五是需解决薄弱环节与应急保障问题海量分布式光伏、充电桩、智能电表等接入,让通信连接数百倍级增长,带宽需求也呈十倍级提升,需通信网有高连接密度与大容量数据转发能力。且配网从单向无源走向双向有源,郊区、乡村等光纤难达区域,需5G、无线专网等灵活组网,但传统配电网组网灵活性差,多为链状组网,一处断线易使设备失控,难以满足需求。二是需适配海量设备连接与复杂组网新型电力业务快速增长模糊了网络边界,变电站等面临更高抵近攻击风险等,通信网需增强安全防护。其需基于IPv6+等构建
3、含设备、网络、管控三层内生安全体系,借网络切片技术保障业务体验,用在线仿真等达成网络自治,以保障运行安全可信。四是安全保障压力增大传统SDH网络上行带宽最大为10G,无法提速,其产业链和标准演进已停止,难以承载继电保护等小颗粒业务的同时应对带宽的快速增长,亟需更换新技术。fgOTN等已被明确是SDH退网后的主流替代方案,这要求电力通信网需推动技术更新与网络改造,实现与既有运维习惯的无缝衔接。三是通信技术需更新换代41.1电力通信网面临的新形势2025年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1.2电力通信网新需求新挑战电力通信网面临高可靠、低时延、广覆盖和大连接的核心需求。在高可靠与强安全方面,需要抵御极端天气
4、和电磁干扰,确保通信不中断,并防止调度指令和设备数据被篡改。在低时延与高实时方面,需要支撑新能源并网调度和负荷实时调控,将通信时延降至毫秒级。在广覆盖与多适配方面,需要覆盖发电、输电、配电及用户全场景,并兼容光纤、无线专网、无线虚拟专网、卫星等多种通信方式。在大连接与高传输方面,需要支撑百万级设备接入并高效传输海量数据。电力通信网的薄弱环节主要聚焦在:配用电、偏远地区和应急保障三类场景。5配用电场景偏远地区场景应急保障场景通信网络部署难度大:多山地、峡谷、荒漠,无线信号盲区多;光纤需穿越复杂地形,施工难度高、周期长。通信覆盖成本高:电源与网络支撑缺失,终端分散且数量少。通信可靠性难以保障:链路
5、稳定性差,易受天气(暴雨、暴雪、沙尘暴)影响。联合国减灾署数据显示,近十年全球极端气候灾害增长40%,高强度灾害占比升至65%。应急通信需快速部署、冗余备份,围绕抢先指挥实时互通、故障快速定位监测、民生保障优先、电网恢复高效协同等全流程支撑。控制类:馈线自动化(故障毫秒级隔离)、分布式光伏出力调节,需双向实时控制;采集类:用电信息采集、配电设备状态监测,需周期性上传数据;互动类:需求响应(用户与电网的电价/负荷互动)、能效咨询,需支持低时延信息交互。2025年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2025年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2.1配用电场景-业务特点配用电场景覆盖配电侧(配电台区、开关设备、分布式电源等)
6、与用电侧(充电桩、储能、可调负荷等),是电力系统“最后一公里”,业务类型复杂多样、终端节点海量且分散、数据量及传输频次差异大、双向互动需求高。配电网按电压等级分为高压(110/35kV)、中压(10/20kV)和低压(0.4kV及以下)。35kV及以上高压配电网通信以光纤专网为主,微波、卫星通信等方式作为备份或补充;中压配电网通信主要采用光纤专网、无线专网及无线虚拟专网;低压配电网通信以HPLC+HRF双模技术为主。光纤无法覆盖区域。具备管孔条件的区域。光纤和无线专网未覆盖区域。光纤专网无线专网无线虚拟专网HPLC+HRF双模0.4kV及以下低压配电网通信。72025年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