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与建设管理实践以广州南沙新区起步区为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生态城市设计研究院 魏慧娇2019年8月28日,绿色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实践,目录,绿色生态城区成就与问题,绿色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实践,1.绿色生态城区成就与问题,依托城市精心选址,统筹规划引领发展,专设机构加强组织,政策扶持加快推进,渐成规模示范初显,选址可做到结合城市整体空间拓展,契合城市主要发展方向,市场开发潜力大,按照低碳生态理念编制城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并把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交通等指标作为控规内容来引导城区发展,成立管委会,引入城投公司或房地产公司进行土地整理、投融资、一级开发;进行
2、跨区域合作或专门设置由城市政府主要领导领衔的低碳绿色推进办公室或领导小组,各地方针对绿色生态城区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出台扶持政策和技术标准;各部门分工负责,加强协调,按照城市综合开发模式,开展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各类地产项目开发,同时加强低碳生态技术的应用,建筑量已具有相当规模,1.1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经验,产业基础薄弱,居民吸引不足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的选址一般是未开发的新区,人员密度小、“人气不足”,部分绿色生态城区缺少良好的产业规划,招商引资不足,难以形成“产城融合”支撑,导致“空城”、“睡城”频现。这种情况不仅影响绿色生态城区的持续发展,而且容易使人们对绿色生态城区产生误解
3、,认为绿色生态城区只是“概念”,并无实效,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1.2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强调技术全面,缺乏适用分析,求大求全,未考虑地区气候、经济等条件限制,未能体现因地制宜的针对性。部分生态城区建设过程中存在“模仿”知名生态城市的情况,不考虑本地特点和资源概况,照搬照抄其指标体系,造成实施效果不好、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等情况。,绿色生态城区也存在千城一面的情况,1.2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目标落实缺少统筹计划,低碳行为高碳化,缺乏对生态技术时序的设计,缺少目标落实的统筹计划,未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实际实施从目标制定的“适度超前”演变为“过度超前”,导致一些低碳的
4、技术产生了高碳的效果。如未根据人口发展计划制定合理的公共自行承实施方案,造成投入建设的公共自行承租赁点与实际人口不符,产生浪费。,1.2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际运营效果的跟踪与考核有待加强,在规划设计阶段,考虑绿色生态城区的要求和目标,制定了完善的指标体系,但缺少指标体系实际落实情况的跟踪调研,造成一些指标落实效果“说不清”、“不好说”。缺少低碳运行方面的相关技术职称和管理制度,造成既定技术的绿色低碳效果无法发挥,影响目标落实。,1.2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3“新时代”绿色生态城市发展的转变,绿色生态城市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转变和提升:,绿色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管
5、理实践,2.明珠湾起步区概况,广州南沙新区地处珠江口几何中心,被赋予自主创新示范区、广州城市副中心、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粤港澳大湾区核心门户城市的定位。,“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国家、省、市战略在南沙叠加。,2.1 南沙新区明珠湾起步区概况,2.1 南沙新区明珠湾起步区概况,明珠湾起步区拥有“五水汇湾、三江六岸”的自然禀赋,处于南沙自贸区核心位置,总面积33平方公里。灵山岛片区用地3.5平方公里,是南沙新区近期重点开发建设区域。人口规模:46200人人口密度:13200人/平方公里产业定位:总部经济与高端金融产业集聚,灵山岛片区将建设成为南沙新区城市副中心的引导示范区及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核心
6、功能区。,2.2 南沙新区明珠湾起步区绿色生态发展需求,2.2 南沙新区明珠湾起步区绿色生态发展需求,绿色出行公共交通混合开发地下空间利用海绵城市分布式能源站滨水开放空间生态堤岸,绿色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实践,3.起步区绿色生态规划与管理,3.1 确定建设模式,绿色生态建设三步走:明珠湾起步区(一期为灵山岛尖)根据岭南气候特征,因地制宜的制定了绿色生态三步走模式,即“顶层设计+中层衔接+底层管控与落实”相结合,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3.2 形成规划体系,3.3 构建生态骨架,R、A、B类混合开发比例达100%总交通站点数 34 个,公交站点500米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