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阳建强教授2019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洪亮平,基于价值导向的历史城区保护与更新,01,历史城区的概念、作用与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多年前发布了系列城市保护方面的国际文件,如: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征的建议(1962年)、关于保护受到公共或私人工程危害的文化财产的建议(1968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1976年,简称内罗毕建议)。该建议指出,“历史地区是世界各地人类日常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它们是历史形态的活的见证,提供了与社会多样性相对应的生活背景多样性,而且基于这些使得它们既获得了自身的
2、价值,又具有人性的尺度。”2011年11月,再次发布了一份关于城市保护的建议书,即 关于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建议该建议书重新强调历史城市整体性保护的重要战略意义。指出“历史城区(historic urban areas)是共同的文化遗产中最为丰富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旨在将”历史性“对象的保护与城市发展及再生过程的管理有机结合。在更广阔的城市背景下,以景观方法去识别、保护和管理历史地区,充分考虑其物质形态、空间布局、相关联的自然特征和自然背景,以及社会、文化和经济价值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历史城区的基本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对历史城区的定义,概念,历史城区的基本概念,历史城区的概念发展历程,相关概念演
3、化历程,1996,1913,萌芽阶段,单体古建筑,1933,历史遗址周边地区(Areas surrounding historic sites),1964,1975,1976,1987,衍生阶段,发展阶段,包含城市或乡村环境(Embrace urban or rural setting,modest works),历史地区(Historic areas),历史城区(Historic urban areas),2005,对历史保护的认知主要在单体建筑和遗址,从单体建筑逐步衍生到建筑环境,扩大了历史古迹保护的概念和内容,即提出了历史城区的概念,持续深化,扩大了历史城区的保护内容,2011,历史城区
4、整体保护、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历史街区,历史纪念物法,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欧洲建筑遗产宪章,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关于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建议,会议文件,相关概念,内罗毕建议,华盛顿宪章,维也纳备忘录,历史城区的基本概念,我国历史城区的定义与范畴,我国对历史城区的发展建构源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并于2005 年前后形成了以“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概念,包含“历史城区”“历史地段”等在内的拓展概念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5)中明确了“历史城区”的定义。历史城区(historic urban area):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
5、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本标准特指历史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需要保护的地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2019),我国历史城区的定义,历史城区范畴,是对历史城区范围内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进行整体性保护,强调体现城市的发展脉络为目的。通常因古城墙和护城河等留下的痕迹,而具有比较明确的边界范围。,概念范畴图,历史城区的多维价值,情感价值认同性,延续性,精神的和象征的作用文化价值文献价值,历史价值,考古价值,美学和象征性的价值,建筑学的价值,科学价值使用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政治价值,02,基于价值导向的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再认识,历史城区作为具有多维价值和动态特征
6、的特殊遗产类型,属于典型活态遗产范畴,其保护模式和方法,与真实性、完整性、文化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的本土化深化认识密切相关,是我国名城保护理论发展的重要突破点。需要正视历史城区保护状况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从更广的多维视野和尺度,基于城市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逐步从“风貌特征保护导向“向”价值内涵延续和功能品质提升导向”转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并不仅指单体历史建筑的保护,历史城区作为城市现代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本身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城区作为活态遗产,是经历不断适应性变化的文化遗产,其创建过程今天仍在继续,这种不间断的适应性改变可为维持人类社会过去、今天和未来生活的连续性做出积极贡献。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