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G-A通信感知融合旨在基于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使能感知服务,实现面向通感行业的一网多能。本研究报告针对通信感知融合的四大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智慧交通、智慧低空、智慧生活和智慧网络场景中的十五大典型应用案例,分析了基于通信基础设施使能感知业务的潜能,以及对应场景下的感知业务性能指标要求。面向智慧交通、智慧低空、智慧生活场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位置、速度、角度等信息探测感知,提供低成本、高精度、无缝泛在的感知服务。面向智慧网络场景,基于感知信息辅助基站或终端波束管理、信道估计、能耗节省、资源调度与优化等,提升通信系统性能。通过通感融合应用场景的研究分析,将进一步挖掘5G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价值,带动发
2、挥移动通信系统作为重要基础设施向感知领域延伸的技术优势,有效推进通信感知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产业的发展。研究报告要点目录目录 IMT-2020(5G)推进组于2013年2月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联合推动成立,组织架构基于原IMT-Advanced推进组,成员包括中国主要的运营商、制造商、高校和研究机构。推进组是聚合中国产学研用力量、推动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平台。I M T-2 0 2 0(5 G)推 进 组5G-Advanced通感融合场景需求研究报告概述智慧交通场景通感融合需求分析智慧低空场景通感融合需求分析智慧生活场景通感融合需
3、求分析智慧网络场景通感融合需求分析标准化影响总结与建议参考文献缩略语主要贡献单位P1P2P10P18P30P35P39P40P46P471I M T-2 0 2 0(5 G)推 进 组5G-Advanced通感融合场景需求研究报告概述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系统从2G一直演变到5G,空口传输能力不断加强,使能的业务也向垂直行业不断延伸。如今5G已全球规模商用,5G发展将进入新的分水岭。2021年4月27日,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在第46次PCG(Project Cooperation Group,项目合作
4、组)会议上正式将5G演进的名称确定为5G-Advanced(5G-A),标志着全球5G技术和标准发展进入新阶段。除了5G原有的移动带宽增强、超高可靠低时延、海量机器类通信的“三角能力”外,5G-A将向垂直行业更深领域扩展,加强智能维领域探索,从支撑万物互联到使能万物智联,为社会发展、行业升级创造价值。而感知服务将是实现未来5G-A智能网络升级、扩展行业应用的一个重要支撑能力,通信与感知融合成为5G-A一个重要演进方向。通常,感知系统与通信系统具备不同的功能,二者独立存在。感知系统主要是获取周围环境或者物体的信息,从而实现定位以及追踪等目的。传统的感知技术主要是依赖于无线电波、雷达、红外线以及传
5、感器等,例如,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雷达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目前,雷达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机载、舰载、基地雷达等对目标进行检测和成像。而通信系统主要是借助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保证通信数据的传递。通信感知融合基于软硬件资源以及频谱资源共存/共享在一张网上同时实现无线感知与无线通信功能。在5G-A阶段,通感融合旨在利用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使能感知服务,实现一网多能,充分发挥移动网络优势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感知性能要求,同时借助感知服务可以为通信性能带来一定提升。一方面,借助于通信系统实现
6、感知维度的测量、降低感知硬件部署成本、发挥无缝覆盖网络优势有效扩展感知范围;另一方面,基于对无线通信信道环境的感知、识别与预测进一步创新无线通信资源管理、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未来通信感知融合技术应用场景较为广泛,可应用于大部分广域和局域场景,满足其通信和感知的双重需求,如智慧交通、智慧低空、智慧生活、智慧网络等。通信感知融合将开启超越传统移动网络联接的应用大门。为了使通信和感知高效共存,实现高性能的感知能力,产业需要共同推动通感融合技术研究、共同定义标准感知功能与接口、加强试验研发验证基于通信网络的感知应用能力。在后续章节中,本报告将主要研究分析典型场景下的通感融合应用需求,通过探讨利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