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9 年)人形机器人是具有完整或部分类人形态、功能和智能的机器人,能适应人类生活工作环境,灵活操作和使用工具,实现人机自然交互与协作,具有可替换人执行复杂任务的通用能力。随着通用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技术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成为革新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颠覆性产业,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为加快培育杭州机器人产业链持续发展壮大,打造国际领先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编制本规划。规划以 2023 年为基年,规划期限至 2029 年,规划范围为杭州市行政区划范围。一、发展基础杭州拥有机器人相关企业 200 余家,2023 年机器人产业链
2、工业产值达 150 亿元,集聚 10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覆盖机器人零部件生产、整机制造、系统集成等产业链环节,涌现出了浙江大学、宇树科技、五八智能等具备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出货能力的企业和科研单位,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龙头企业全国领先。龙头企业全国领先。宇树科技在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控制系统、感知系统等方面拥有自主研发技术优势,四 2 足机器人占据全球 60%以上市场份额,人形机器人 H1 是国内领先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五八智能已研制 5 代人形机器人,将在制造、安全、家居等领域实现行业级应用。阿里云是国内提供全链路安全保障的云端协同服务领军型企业,通义千问大模型
3、为具身智能技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产业链条日趋完善。产业链条日趋完善。杭州在机器人减速器、伺服驱动、智能感知、控制、能源供应等核心部件研发制造环节,涌现出环动科技、海康机器人、华睿科技、士兰微电子、浙江中控等一批代表性企业。海康机器人的视觉感知软硬件设备全球领先;新剑机电的高精度行星滚柱丝杠产品、杭州三相的高速直驱和低速直驱电机技术全国领先。行业应用方面,凯尔达、海康机器人、国自机器人、程天科技、柳叶刀、申昊科技等企业在制造、物流、服务、巡检、医疗、特种作业等机器人行业应用的市场份额占据领先地位。科研力量充沛活跃科研力量充沛活跃。拥有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
4、浙江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创新中心、阿里达摩院等创新平台,集聚一批人形机器人领域科研团队。尤其浙江大学成立机器人研究院和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成功研发多款高性能双足人形机器人;西湖大学跨力学实验室、机器智能实验室在柔性机器人、人机交互、具身智能等领域拥有一系列世界级科研成果。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3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福祉为目的,以技术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为主线,充分发挥通用人
5、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技术突破引领作用,坚持创新驱动、整机带动、场景牵引、要素集聚、生态赋能,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未来产业新赛道,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持续壮大,为杭州市塑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重要支撑。(二)发展目标以“最优本体+最强大脑”为重点,加快构建人形机器人整机研发、设计、制造、应用的一体化创新体系和全产业链生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跻身全球人形机器人发展标杆城市。到到 20272027 年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成,支撑人形机器人产品的中试检验、场景推广、算力协同的基础设施基本健全;具身智能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国家标准 3-5 项;围绕全尺
6、寸通用机器人及工业制造机器人、巡检巡逻机器人、医疗手术机器人、文旅服务机器人等细分赛道,引育全球头部整机企业 3-4 家,培育冠军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 10 家以上,在制造、文旅、巡检、医疗、应急、物流、城市管理、家庭服务等领域,打造形成 4 30 个以上行业应用示范场景。到到 20292029 年,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产业规模达到 500 亿元。打造一批通用人形、柔性人形、增强人形等杭研杭产的世界级机器人品牌,整机性能精度、安全性、适用性等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形机器人应用生态与城市生产生活场景加速融合,L4 级(自主型)以上人形机器人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场景应用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