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年深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rU9UvXdUgYhZhUuW8ZmNaQaO6MnPrRtRmOkPnNoRiNnPpN7NqQuMNZnPyRuOrRnO-3-一、为什么当前我国新型储能进入快速发展期?一、为什么当前我国新型储能进入快速发展期?1.1 1.1 新型储能是实现双碳和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新型储能是实现双碳和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1.2 1.2 政策推动我国新型储能快速发展政策推动我国新型储能快速发展1.3 1.3 新型新型储能电站商业模式逐渐清晰储能电站商业模式逐渐清晰1.4 1.4 独立储能电站机制完善独立储能电站机制完善1.5 1.5 多地启动独立储能电站建设多地启动
2、独立储能电站建设1.6 1.6 电化学储能是新型储能的中坚力量电化学储能是新型储能的中坚力量二、储能产业链环节如何拆解?二、储能产业链环节如何拆解?三、储能三、储能EPCEPC的核心竞争要素及壁垒?的核心竞争要素及壁垒?目录目录-4-1.1 1.1 新型储能是实现双碳和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新型储能是实现双碳和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新型储能是实现双碳目标和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是我国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储能是实现双碳目标和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是我国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储能系统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至关重要。储能系统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至关重要。根据通用电气发布的GE中国能源转型
3、白皮书,构建有更强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十四五”以及未来中国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工作主线之一。在已有基础上,未来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还将继续提高,这对我国电力系统带来新的挑战,需要兼顾当下及未来的电力消费需求和趋势。其中,以抽水蓄能、新型储能为代表的调节性电源不可或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根据南方电网广西电力科学研究院,储能可进行大规模容量充放电,能有效地满足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和用户用能方式升级带来的系统平衡新需求,支撑新型电力系统长时间尺度电力电量供需平衡,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目前,储能已在电力系统的发、输、配、用等各个环节均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加快推进先进储
4、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势在必行。加快推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势在必行。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开信息,新型储能具备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等特点,与新能源开发消纳的匹配性较好,优势逐渐凸显。资料来源:GE中国能源转型白皮书、南方电网广西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能源局、招商证券抽水蓄能电站抽水蓄能电站新型储能电站新型储能电站建设周期水蓄能电站建设周期通常为6至8年新型储能中的电化学储能项目建设周期为3至6个月,新型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为1.5至2年选址和应用场景抽水蓄能电站选
5、址往往需要找地势落差较大的地方,但容量效益强、单站规模大,适宜电网侧大规模、系统级应用新型储能单站体量可大可小,环境适应性强,能够灵活部署于电源、电网和用户侧等各类应用场景,可以作为抽水蓄能的增量补充调节响应能力抽水蓄能响应时间一般在7分钟以上新型电化学储能的反应速度快,可以做到毫秒至秒级的响应表:抽水蓄能与新型储能电站对比表:抽水蓄能与新型储能电站对比-5-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到到20252025年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
6、力显著提高。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火电与核电机组抽汽蓄能等依托常规电源的新型储能技术、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兆瓦级飞轮储能等机械储能技术逐步成熟;氢储能、热(冷)储能等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取得突破。到到20302030年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全面支撑能源领域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1.2 1.2 政策推动我国新型储能快速发展政策推动我国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