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宏观经济|动态跟踪 研究结论研究结论 战略动向战略动向复盘复盘:近期市场的一大催化剂是特朗普政府反复的关税政策。本文首先梳理近期关税政策的变化,而后讨论特朗普政策与市场的反身性关系、后续美国与贸易伙伴谈判的展望。关税政策梳理:关税政策梳理:本轮的起点是 4 月 2 日,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等关税”政策(E.O.14257),宣布自 4 月 5 日起,美国对全球各国进口加征 10%“对等关税”,并原计划在 4 月 9 日对部分国家提高“对等关税”税率。同日
2、,特朗普修改对华小额包裹政策,允许承运人在两种关税计算方法中择其一缴纳关税,一是从价关税(ad valorem duty),基于申报的包裹价值征收 30%的关税,二是从量关税,根据包裹数量征收关税,5 月 2 日到 6 月 1 日每包裹征收 25 美元关税,6 月 1 日后每包裹征收 50 美元关税。4 月 8 日,在中国反制美国关税后,特朗普签署行政令(E.O.14259),进一步提高对华关税。“对等关税”税率至 84%,小额包裹从价关税税率从 30%提高至90%,从量关税也相应提高。5 月 2 日到 6 月 1 日提高至 75 美元/包裹,6 月 1 日后每包裹征收 150 美元关税。4
3、月 9 日,特朗普进一步调整“对等关税”政策。在 7 月 9 日前暂缓执行对中国以外其他国家、超过 10%以上的“对等关税”,提高对华“对等关税”税率至125%,小额包裹的从价关税税率提高从 90%提高至 120%,从量关税 5 月 2 日到 6月 1 日提高至 100 美元/包裹,6 月 1 日后每包裹征收 200 美元关税。4 月 11 日,特朗普签署备忘录,说明“对等关税”政策中半导体相关豁免(覆盖手机、芯片等电子产品),并对 4 月 5 日后已征收的相关关税执行退款。从美国海关指导文件的措辞来看,我们推测政策初稿可能不包括对华豁免,对华豁免的政治决心可能较为摇摆。倘若政策在起草时即有意
4、豁免所有国家,相关的措辞应是要求进口商在申报所有“对等关税”(即 9903.01.43-9903.01.76)同时申报豁免;但政策稿件却拆分两句,第一句表示豁免非中国的其他国家(9903.01.43-9903.01.62 or 9903.01.64-9903.01.76),第二句表示豁免中国(or in heading 9903.01.63)。这向我们提示,有可能政策初稿并不包括对华豁免,只是在最后时刻增加了对华豁免,导致政策措辞中的冗余。如何归如何归因特朗普关税政策反复?因特朗普关税政策反复?第一步是排除未发生实质增量变化的因素。特朗普团队内部未发生实质变化,各方观点分歧虽有激化但主要人物的
5、取向较此前一致;特朗普的民意支持变化不大;美国与贸易伙伴的谈判未有实质推进。相反,我们看到美国市场在实质变化,市场在抛售美元资产导致美债收益率上行,特朗普也表态关注金融市场变化。但是,我们不能将特朗普的决策模式简单总结为政策与市场的负反馈关系:若市场下跌特朗普即缓和政策,市场若企稳反弹,特朗普的政策空间可能再次打开。特朗普政策与市场的反身性关系存在反转的风险:若市场形成“特朗普看跌期权”的预期,在特朗普出台政策后市场调整可能不再剧烈,导致特朗普看到市场反应不大、对政策继续加码。换言之,市场若交易“特朗普看跌期权”,特朗普反而可能继续加码、使“特朗普看跌期权”失效。特朗普后续政策展望:特朗普后续
6、政策展望:一大重心可能是要求美国贸易伙伴匹配美国对华政策(对华高关税)以处理中国转口贸易问题。但对中国周边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地区)以及欧洲国家而言,对华关系的首要维度可能是安全。对欧盟而言,俄乌问题是首要矛盾;对于东南亚国家,南海安全问题是首要矛盾。继而,经贸关系反而成为了这些周边国家对华关系的压舱石。由于安全领域的羁绊,中国与周边国家深化经贸关系也有更多基础。风险提示风险提示 特朗普政策超预期变化,影响全球政治格局。报告发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17 日 孙金霞 021-63325888*7590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5070001 曹靖楠 021-63325888*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