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2020 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2020 年 7 月)-1-二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逐渐向常态回归,上半年 GDP 同比增速走出“V”型态势。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生产端恢复快于需求端,第三产业恢复较慢。三驾马车方面,以线上消费为代表的居民消费活动逐步恢复,逆周期调节带动基建投资二季度快速反弹,出口韧性较强但进口整体不佳。价格方面,食品价格逐渐趋稳,CPI 同比涨幅逐月回落,PPI 仍处通缩状态同时边际出现好转,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但总体趋稳。5 月“两会”释放出力度空前、落地有力的财政、货币、金融政策,全力支持疫情防控,托底呵护宏观经济,扎实
2、推进“六稳”“六保”工作。展望下半年,GDP 增速将进一步恢复,预计投资、消费将进一步复苏,但外需萎缩风险恐不利于出口增长。CPI 下行、PPI 往上,预计二者将收敛至“0”附近,人民币汇率短期可能受中美关系扰动,但中长期稳定趋势不改,更不排除小幅升值可能。建议财政政策适当增加短期国债发行,货币政策继续向内聚焦并鼓励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金融政策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以提早谋划应对不良资产增长风险。-2-一、宏观经济运行状况.-3-(一)国内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运行情况.-3-(二)固定资产投资.-4-(三)消费.-6-(四)进出口.-7-(五)物价.-8-(
3、六)汇率.-9-二、宏观经济政策.-9-(一)财政政策.-9-(二)货币政策.-11-(三)金融政策.-13-三、下半年宏观经济展望.-14-四、下半年宏观政策建议.-16-(一)财政政策.-16-(二)货币政策.-17-(三)金融政策.-18-3-一、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一)国内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运行情况(一)国内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运行情况 受疫情剧烈冲击,上半年受疫情剧烈冲击,上半年 GDPGDP 同比负增。同比负增。上半年,疫情防控形势、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情况是我国宏观经济增速变动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一季度,国内疫情集中爆发严重冲击宏观经济供需两端,GDP 同比下降 6.8%。二季度,国内疫情
4、得到有效控制,宏观经济进入修复性回升,呈现出生产回升、消费回补、投资加速态势,出口贸易也展现出超预期的韧性,当季 GDP 同比增速回升至3.2%。但与此同时,由于海外疫情全面扩散,国内防疫措施尚未完全解除,上半年 GDP 实际同比下降 1.6%,弱于潜在增长水平。三次产业同步复苏,第二产业修复速度较快。三次产业同步复苏,第二产业修复速度较快。一季度疫情对三次产业均产生负面冲击,其中对农业生产影响相对较小,对第二和第三产业冲击显著。二季度宏观经济逐步修复,三次产业GDP增速均现明显反弹,同步实现转正。其中第二产业 GDP 同比增速较一季度回升逾 14 个百分点,修复速度明显快于第三产业。主要原因
5、是全球疫情加速扩散,国内疫情零星反复,防疫措施无法完全撤回,餐饮、旅游、娱乐等线下服务活动仍受较大限制。分行业看,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人群密接型行业 GDP同比实际增速二季度依然为负。工业生产增速持续回升,但二季度后期回升速度有所放缓。工业生产增速持续回升,但二季度后期回升速度有所放缓。3 月起,防疫措施开始有序撤回,对生产端回暖产生明显提振,上半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降幅较一季度收窄逾 7 个百分点,二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仅比上年同期低 2 个百分点。但从单月 -4-增速看,需求端修复不足正制约工业生产加速回升。需求端修复不足正制约工业生产加速回升。其中,三大门类中占比最高的制造业
6、增加值 6 月同比增速更是较 5 月回落0.1 个百分点,主因是工业生产的上行弹性主要取决于总需求修复力度,而当前总需求仍明显弱于疫情前。此外,受需求端非均受需求端非均衡修复影响,工业生产修复表现出行业分化衡修复影响,工业生产修复表现出行业分化:二季度国内基建、地产投资加速,建筑链条相关行业生产景气度迅速回升;需求回补、政策刺激带动车市回暖,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大幅改善;但终端需求不足导致下游消费品行业生产景气普遍较弱,同时扣除防疫物资后出口额同比负增。粮食生产稳中向好,生猪生产逐步恢复。粮食生产稳中向好,生猪生产逐步恢复。由于单产提高,在播种面积同比小幅下降的情况下,2020 年夏粮总产量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