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伦敦经济月刊(2013 年 1月)2013 年 1 月 18 日 中银研究产品系列 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中银调研 宏观观察 银行业观察 国际金融评论 国别/地区观察 作 者:梁 斯 中国银行研究院 电 话:010 6659 4084 签发人:陈卫东 审 稿:周景彤 李佩珈 联系人:刘 晨 电 话:010 6659 4264 对外公开 全辖传阅 内参材料 2022 年 3 月 16 日 2022 年第 18 期(总第 415 期)2021 年金融运行回顾与 2022 年展望 2021 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灵活适度,在维持流动性总量合理充裕基础上,不断优化资金流向,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
2、支持力度,主要金融数据呈现出“总量稳定、结构优化、价格下行”的特征,有力支持了经济稳健发展和加快恢复,助力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2022 年 3 月 5 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总体要求,也为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预计 2022 年融资环境整体将偏于宽松,融资结构将呈现加速优化态势,资本市场对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将继续加大。同时,企业融资成本将延续下行,大概率将续创历史新低。研究院 2021 年金融运行回顾与 2022 年展望 2021 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灵活适度,在维持流动性总量合理充裕基础上,不断优化资金流向,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主要金融数据呈
3、现出“总量稳定、结构优化、价格下行”的特征,有力支持了经济稳健发展和加快恢复,助力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2022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总体要求,也为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预计 2022 年融资环境整体将偏于宽松,融资结构将呈现加速优化态势,资本市场对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将继续加大。同时,企业融资成本将延续下行,大概率将续创历史新低。一、2021年金融运行回顾(一)总量保持基本稳定,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适宜的融资环境 货币政策较好满足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一方面,由于疫情因素影响,2020 年货币政策与往年相比宽松力度更大,造成广义货币供应量(M2)、社
4、会融资规模等数据基数较高。进入 2021 年后,货币政策逐步回归正常化,金融数据也开始向常态时期靠拢。截至 2021 年末,M2、社融增速分别为 9%和 10.3%,同比下降 1.1、3 个百分点,降幅较大,但基本回到疫情前水平(图 1)。从长周期看,20182021 年,我国 M2 平均增速为 9%,与同期名义 GDP 8.3%平均增速大致相当,较好实现了“M2 和社融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的目标。在维持资金总量稳定的同时,货币币值也保持基本稳定。另一方面,从增量看,2021 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 31.35 万亿元,比 2020 年少增3.44 万亿元,但比 2019 年多 5.68
5、 万亿元。与疫情前相比,社融增幅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尤其新增信贷规模 19.95 万亿元,为历史最高,同比多增 3150 亿元,信贷资金进一步发挥了对经济的托底作用。图 1:M2、社融及名义 GDP 同比增速(%)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特别地,在货币政策逐步回归常态过程中,我国宏观杠杆率也实现“稳中有降”。2021 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由 2020 年末的 270.1%降至 2021 年末的 263.8%,下降6.3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企业部门杠杆率明显下降。分类型看,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由 162.3%降至 154.8%,下降 7.5 个百分点,降幅较大;居民部门杠杆率保持
6、稳定,为 62.2%;政府部门杠杆率上升 1.2 个百分点至 46.8%,主要由于地方政府杠杆率上升1.3 个百分点(图 2)。图 2:2021 年宏观杠杆率稳中趋降(%)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二)信贷结构加速调整,持续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 一是信贷投向结构不断优化。2021 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发力,不断强化024681012141618M2:同比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GDP:现价:同比0501001502002503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实体经济部门居民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 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的精准导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