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冠”疫情对增长的总体影响是否会超“非典”? 截至2月1日24时,中国内地已确诊14,38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 而疑似病例总数也上升至19,544例1。我们时刻关注疫情走势,以及受 到疫情影响的患者、家属、以及所有奋战在疫情抗争前线的工作人员。 虽然目前事态仍在快速演变阶段、疫情的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等尚存诸 多不确定性,但纵观现代史中历次类似疫情的经验,我们不难总结出以 下两个共同特征,1)疫情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暂时性的;2)政府往往 会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以缓解其对经济增长及企业部门的冲击。 基准情形下基准情形下,我们预计此次我们预计此次“新冠”疫情在“新冠”疫情在 2 月中旬左右进
2、入“缓和期”月中旬左右进入“缓和期” (即日度新增病例开始下降) ,在(即日度新增病例开始下降) ,在 2 月底月底/3 月初进入月初进入“平台期” (即新增“平台期” (即新增 确诊人数降至“零星”水平) 。确诊人数降至“零星”水平) 。我们这一判断主要参照 2003 年实施严格 的隔离措施后、SARS 疫情的演变。然而,如果出现病毒变异或“二次爆 发”一类的尾部风险,则疫情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可能更大、且更持久。 上述基准情形下,上述基准情形下,“新冠新冠”疫情对经济整体影响的未必一定超过“非典”疫情对经济整体影响的未必一定超过“非典” 、 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此次疫情影响的持续时间可能较短
3、,因为这次在疫情爆发初期就已 实施非常严格的隔离防范措施,有望有效阻断疫情的扩散。 本次大规模隔离防控措施的影响集中在 1-2 月, 而 SARS 期间 4-5 月 经济放缓最明显,由此,本次疫情影响的“时段”在年度产出的占 比较小1-2 月和 1 季度占全年 GDP/收入的比例小于 2 季度。 目前为止,此次疫情的影响区域集中在湖北省,而非“非典”期间 “多点爆发”的局面。 货币与财政政策均有加大逆周期调节政策的空间,尤其考虑到此次 疫情爆发于年初(且在两会各项指标确定之前) 。 但不可否认的是,严格的隔离措施,虽然从遏制疫情扩散的角度必不可但不可否认的是,严格的隔离措施,虽然从遏制疫情扩散
4、的角度必不可 少,但也会在短期对少,但也会在短期对增长带来更明显的冲击增长带来更明显的冲击,经营或财务杠杆较高的企 业、 线下服务业、 及融资渠道有限的中小企业等将面临较大现金流压力。 受全国节后复工全面推迟和严格隔离措施的影响,短期内经济活动 同比增速可能明显下滑。 需求增速放缓可能拖累短期内核心 CPI 和 PPI 等价格指标下行。 由于中国经济占全球的比例相比于 2003 年已上升近 4 倍,此次国 内的突发事件对全球的“外溢效应”可能超过 SARS。 鉴于经济增长短期可能受到明显“冲击” ,及时有力的政策应对尤为重鉴于经济增长短期可能受到明显“冲击” ,及时有力的政策应对尤为重 要要。
5、逆周期调节政策有望一定程度上稳定增长和通胀预期、防止企业部 门出现明显的现金流问题、并托底就业需求。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下调 RRR、降融资成本等方式放松金融条件,以 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定增长通胀预期,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 财政可以调降和推迟企业税费上缴,并酌情安排“纾困基金” 。广 义财政赤字率可能扩张、盘活财政沉淀资金的必要性也相应上升。 分析员 易易峘峘 SAC 执证编号:S0080515050001 SFC CE Ref:AMH263 分析员 梁红梁红 SAC 执证编号:S0080513050005 SFC CE Ref:AJD293 相关研究报告相关研究报告 宏观经济 | 制造业
6、PMI 微跌,但后续短期承压 (2020.01.31) 宏观经济 | 世卫组织定义新冠肺炎为“PHEIC”的 影响几何? (2020.01.31) 宏观经济 | 春节效应可能无碍 TSF 放量,CPI 短期 “摸 5” (2020.01.22) 宏观经济 | 回顾 2003 年“非典”对经济的影响 (2020.01.21) 宏观经济 | 1 月 LPR 报价持平 (2020.01.20) 宏观经济 | 节前地产交易显韧性、地方债发行同 比大幅扩容 (2020.01.20) 1 宏观经济研究 2020 年 2 月 2 日 中国宏观专题报告中国宏观专题报告 中金公司研究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