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 1 2019 年度中国信托行业信用回顾与展望 金融机构部 李玉鼎 魏昊 摘要:摘要: 近两年来,监管部门加大信托通道乱象整治、引导信托业回归本源,随着监管强化和金融去杠杆,信托资产规模降幅明显,后随着资产管理行业过渡期监管边际放松,2018 年下半年至 2019 年上半年信托业规模负增长的步伐放缓,2019年下半年通道业务和房地产业务监管加压,信托资产规模降幅扩大。在政策调控长期化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融资条件恶化,非标融资需求增长,在新增信托资金向房地产行业阶段性倾斜后,2019 年下半年房地产信托融资监管收紧,明显遏制了房地产信托规模的增长,信托业务结构随之调整。在
2、信用分层继续、信用事件仍频发的背景下,2019 年信托风险项目规模仍呈扩散化趋势,整体信托风险规模大幅上升,信托公司风控能力亟待加强。 展望未来,行业监管强化,房地产信托业务萎缩加剧了行业转型的急迫性,信托业务结构优化调整阶段资产规模将继续回落;在信用分层未见缓解、违约事件继续频发以及风险处置复杂性提高的情况下, 风险防控仍是信托公司经营的重点。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转型方向不改,消费金融业务增长较快,资产证券化、投贷联动、财富管理、资本市场业务仍是有力的增长点。行业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监管加压下大型信托公司竞争优势更为显著,监管评级在规范行业发展方面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一、中国信托行业信用
3、回顾一、中国信托行业信用回顾 (一)随着资产管理行业过渡期监管边际放松,(一)随着资产管理行业过渡期监管边际放松,2019 年上半年信托业规模负增长的步伐放缓; 下半年信托去通道监管强化、 房地产信托融资也大幅收紧,信托资产规模降幅扩大。年上半年信托业规模负增长的步伐放缓; 下半年信托去通道监管强化、 房地产信托融资也大幅收紧,信托资产规模降幅扩大。 信托业与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国际金融危机后宏观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新常态,经济刺激政策激发了强劲的融资需求,银行业接轨巴塞尔协议 III 推进审慎监管,金融分业监管滋生了监管规避和套利空间,并恶化于同业杠杆的高企, 期间信托业发
4、展呈现出较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2010-2012年,在银行信贷资源受到严格管控的情况下,依托跨市场投资的牌照优势、信托制度本身的风险隔离优势以及刚性兑付的隐形保证, 信托公司为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提供了交易安排, 信托资产季度环比增速维持在 15%以上的高位,年复合增长率为 56.75%。2013 年至 2016 年上半年,在金融业鼓励创新、 放松管制的政策导向下大资管放开,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非标业务快速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 2 扩张,银信合作业务在监管限制下变形为银证信合作、银基信合作,而宏观经济下行、 股票市场剧烈动荡中伞形信托的清理均对信托业产生较大影响,但期间
5、信托资产规模仍稳定攀升,2013-2015 年复合增长率为 22.26%。进入 2016 年下半年,金融监管以降杠杆、防风险为主,证监会规范券商资管及基金子公司的风险监督,通道资金开始回流至信托,信托资产环比增速明显回升。2016 年末,信托资产规模突破 20 万亿元,2017 年末进一步增至 26.25 万亿元,较上年末的增幅为 29.81%。 图表图表 1. 信托资产规模及季度环比增速情况(单位:万亿元) 信托资产规模及季度环比增速情况(单位:万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新世纪评级整理 2017 年底,以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为标志,金融监管顶层设计不断完善,资产管理行业统一监管
6、、去杠杆去通道、打破刚兑的政策趋势强化,银行业面临高压监管,资管细分行业跨业竞争进一步规范化。银行表内同业负债和表外融资的监管不断强化,对通道类业务产生挤出效应;监管部门直接约束非标投向, 银信业务也面临更有力的窗口指导,在地方政府平台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等领域尤为明显。在前期监管不断加码的背景下,2018 年以来信托业的通道业务受到压制,信托资金来源在重要的机构交易对手面临严监管的背景下也受限,信托公司整体经营面临冲击,信托资产规模降幅明显。但随着资产管理系列政策的正式落地,资产管理业务过渡期监管边际放松,信托资产规模收缩压力有所减轻。2018 年,信托资产规模持续下降,当年末信托资产规模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