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余进、 熊伟、 徐孜望中国旅游产业需要“四面出击”党的十九大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重新定义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这为各领域、 各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 更明确的要求。 旅游行业同样如此。 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中国旅游产业近年来已取得长足发展, 并将继续处于上升空间, 前景广阔。 但消费端、技术端、 政策端和供给端的日新月异, 也在不断促使旅游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改变。 如何满足需求, 顺应趋势, 弥合缝隙, 寻求突破, 是业者必须考虑的问题。2 中国旅游产业需要 “四面出击”趋势一消费结构升级, 新中产阶层推动
2、 “综合价值导向”升级。 新中产阶层正日益成为消费主力, 高收入、 高学历的中青年人群也已是旅游市场的消费主体。埃森哲战略调查显示, 2539岁年龄段人口、 月收入高于6000元的群体, 以及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中, 都有过半比例将 “旅游” 作为自己的兴趣。 相较于传统消费者, 这部分人群更注重质量和品牌, 对旅游目的地的深度体验和度假享受有着更高要求, 并会利用网络等多种渠道寻找高性价比的产品。 在他们心中, “综合价值导向” 已经取代 “价格导向” , 成为最主要的消费理念。趋势二人工智能 (AI) 、 物联网 (IoT) 等新技术的应用正极大地改变整个产业链上下游, 新模式蓬勃发展并开始
3、颠覆原有的传统旅游巨头。线上平台正不断挤压实体门店的销售份额。 目前, 中国在线度假市场交易规模虽已突破1000亿元大关, 但从整体来看, 消费者在线购买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比例仅为10%, 相较于欧美的43%仍大有潜力可挖。 AI、 IoT等新技术的应用, 将为OTA (如携程、 艺龙) 、 OTP (如去哪儿、 飞猪) 、 UGC (如蚂蜂窝) 等线上平台插上进一步腾飞的翅膀, 并催生更多新的商业模式, 对于传统旅游企业来说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3 中国旅游产业需要 “四面出击”趋势三全域旅游等新概念相继提出, 旅游市场垄断和壁垒被进一步打破, 生态创新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全域旅游为代表的新概
4、念强调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 通过对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 相关产业、 生态环境、 公共服务、 体制机制、 政策法规、 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 系统化的优化提升, 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 产业融合发展、 社会共建共享, 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此趋势下,旅游行业资源端竞争关系正在从巨头垄断转向多元竞合, 旅游生态圈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旋律。趋势四旅游市场全球化推动了中国旅游行业的开放竞争、 市场扩张以及国际联盟合作。在 “一带一路” 的大背景下, “走出去” 加 “引进来” 的新格局正在前所未有地重塑整个旅游行业, 越来越多的中国旅游企业开始着手国际化。 在国内
5、、 国外两个资源观、 市场观的引领下, 它们更多采用直接境外投资或与国际领先旅游商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 相应地, 国际优质旅游企业也将注意力转移到中国游客市场。4 中国旅游产业需要 “四面出击”总体来说, 旅游业的行业生态、 商业模式、 竞争格局正在上述趋势的影响下发生着剧烈的位移。 对于旅游生态上下游的企业, 尤其是传统旅游企业来说, 唯有准确预判并把握住前进方向, 才有可能紧跟趋势, 进而决胜未来。 埃森哲战略建议旅游企业可以沿着以下几点启示来思考未来发展之路:5 中国旅游产业需要 “四面出击”123深刻理解未来客群, 利用数字化新手段挖掘并满足年轻群体的个性化、 定制
6、化需求。消费者数量是巨大的, 其需求也是多样且多变的, 破题之道则在于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新需求,锁定新的细分市场和增长点, 基于新时代消费者的观念和需求, 重构自身的产品和服务模式, 进而推动商业和盈利模式的转变。这里尤其要关注逐渐登上时代和消费市场舞台的95后Z世代。 这些数字原住民更愿意尝试新的消费方式和产品组合, 更冲动、 更愿意直接发表主张, 也更倾向于参考他人的评价。 很多新的平台就抓住了年轻群体对于独自旅行和更高品质旅行项目的青睐, 开发了海外租车、 共享司导等新的产品和服务, 找到了蓝海市场或者新兴增长点。支付宝的创新模式也是业者可以借鉴的一种。 其未来酒店把个人征信与住宿体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