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研究/深度研究 2020年02月03日 李超李超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6060002 研究员 010-56793933 孙欧孙欧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9080007 研究员 010-56793954 朱洵朱洵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7080002 研究员 021-28972070 刘天天刘天天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8050003 研究员 010-56793946 张浩张浩 +86 21 28972068 联系人 zhang- 1宏观宏观: 全球债务扩张的几种大结局?全球债务扩张的几种大结局? 2020.01 2宏观宏观: 粮食会
2、是明年通胀的风险因素吗粮食会是明年通胀的风险因素吗 2019.12 3宏观宏观: 新时代城镇化起航新时代城镇化起航2019.12 非典疫情经济走势及大类资产复盘非典疫情经济走势及大类资产复盘 核心观点核心观点 2003 年非典期间,疫情导致经济阶段性承压,消费首当其冲,工业、服务 业、地产开工、进口等也有反映;疫情过后,经济快速回暖,2003 年 Q3 起实际 GDP 回升。非典疫情期间,PPI 较 CPI 受到更大负向冲击,疫情 过后 PPI 反弹。疫情发生期间货币政策重在扩信用,财政政策则加大支出 保障企业居民生产生活,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带动经济在 03 年 Q3 反弹。 疫情前后大类资产
3、表现不一,港股先抑后扬,利空兑现快于 A 股;10 年期 国债收益率先降后升,货币市场资金面偏紧;疫情扰动需求影响商品价格, 但影响效果有限;疫情影响下地产销售、开工等承压,疫情过后楼市回暖。 非典非典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较强较强,但不具有持续性,但不具有持续性 2003 年非典疫情期间,消费首当其冲受到较大冲击,可选消费品和服务消 费明显恶化,随着疫情化解,消费数据在 2003 年 Q2 末显著反弹,服务消 费稍有滞后。2003 年疫情对进口冲击较大,出口影响较小,疫情过后进口 小幅反弹。同时,第二产业所受疫情负面影响相对明显,基建投资受到的 扰动较小,地产销售、开工及居
4、民购房意愿也有扰动。2003 年 Q2,工业、 其他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等受到较大影响。2003Q2 实际 GDP 增速由 2003Q1 的 11.1%下降至 9.1%,2004Q2 实际 GDP 增速恢复至 11.6%。 物价变动更多反映在物价变动更多反映在 PPI 上上 2003 年非典疫情期间,受停工、经济活动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PPI 受到 较明显的负向冲击,且所受影响明显高于 CPI。PPI 同比由 2003 年 3 月的 当年高点 4.6%回落, 当年 6 月需求端开始恢复, 随后拉动工业品价格环比 回升,当年 7 月 PPI 才出现反弹。医疗保健类 CPI 在 2003 年 4-5
5、 月的环 比表现高于长期均值。 货币政策重在扩信用,财政政策加大支出保障货币政策重在扩信用,财政政策加大支出保障 2003 年为应对非典疫情的冲击,央行货币政策重在扩信用,保持货币信贷 总量适度增长维稳经济,虽未采取降准、降息等操作,但通过大幅度宽信 用,发挥了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疫情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是阶段性 的,随着经济增速在三季度反弹,2003 年 9 月 21 日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 率 1 个百分点,转向稳健略紧缩,以防止经济过热。财政政策在非典疫情 爆发后积极作为,加大支出保障生产生活,发挥逆周期作用,一方面安排 专项资金应对非典疫情,加大财政支出;另一方面积极出台财税优惠政策,
6、 帮助受非典冲击较大的旅游餐饮、民航铁道等行业克服困难,恢复生产。 疫情前后资产配置:港股与楼市先抑后扬,债市先涨后跌,商品影响有限疫情前后资产配置:港股与楼市先抑后扬,债市先涨后跌,商品影响有限 港股先抑后扬,利空兑现快于 A 股;A 股对于非典疫情的反应较为滞后, 扩散初期上行, 命名 SARS 后补跌。 债券市场收益率受基本面预期影响大, 受疫情引发的经济悲观预期影响,4 月底起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下行, 随着经济企稳预期逐渐强化,6 月震荡回升。货币市场利率受资金面影响 更大,非典期间央行对基础货币投放严格把控,资金面甚至有所收紧。非 典疫情通过影响需求带动商品价格涨跌, 但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