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树数据w w w . b r id a t a . c o m 摘摘 要要 1984 年我国出现第一批 BOT 项目,在项目实践的基础上中央政府陆续出台政策文件鼓励和规范类 PPP模式的发展。从 2014 年开始,中央革新 PPP 模式内涵,重视其内在“物有所值”性,通过政策规范 PPP模式的实施。PPP 政策出台时间的紧密程度,侧面反映中央政府对我国 PPP 模式发展的重视程度。我国中央及部委层面的 PPP 政策主要分两大阶段1: 1984-2013 年,政府投融资逐渐规范,PPP 模式在我国应运而生 BOT 模式是随着我国鼓励和吸引外资政策而被引入的一种模式。这一模式对我国吸引外资起到了
2、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外商进行境内投资实践的发展,BOT 模式中政府无原则担保或承诺等问题逐渐暴露,1995 年中央对此进行管制。 世纪之初,我国加大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力度,放开了许多传统上禁止非公有制进入的领域,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特许经营政策得到快速发展。2002 年建设部鼓励市政公用领域市场化,之后更多行业向社会资本开放。2008 年金融危机后,政府实施了四万亿投资刺激政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受到一定抑制,但地方债务问题加剧,国务院、银监会、财政部主导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行为。2013 年后,中央明确表示将 PPP 作为加快侧供给结构改革,增加公共服务供
3、给新动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2014 年至今,PPP 模式内涵更新,且在我国推广发展并不断深化完善 2014 年,受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推动融资平台转型等多重因素影响,PPP 模式蓬勃发展,并将 PPP 模式从招商引资、促进参与发展转变为比较并实现“物有所值” ,要求市场竞争,奠定社会资本参与 PPP 的正当性基础。2015 年,国办发 42 号文将 PPP 的适用领域从基础设施领域扩展至公共服务领域。财政部、发改委积极响应并促进 PPP 落地实施,基本上确定 PPP 模式的管理机制,包括实施流程、采购流程、合同管理、预算管理等。发改委和国开
4、行也联合发文,明确使用开发性金融工具为 PPP 项目提供支持。财政部又陆续进一步完善 PPP 管理机制,包括提出物有所值评价、搭建 PPP 综合信息平台、组织示范项目申报等。随着示范项目的申报与评审批次不断推进,财政部对于示范项目的要求与管理标准愈发严格,真正发挥示范项目的引导作用。各行业部委在两部委发文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点调整PPP 管理机制并推动 PPP 在相应行业领域的应用,涉及的行业领域范围不断拓展。 2017 年,国家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与处置力度进一步加强,明确禁止地方政府违规变相举债,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同时,发改委财政部先后提出资产证券化、财政部提出土地专项债与政府收费公路专项
5、债,以及保监会鼓励保险资金投资符合要求的 PPP 项目,均为 PPP 提供了新的融资途径。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 (征求意见稿)发布受到广泛关注,其内容瑕不掩瑜,仍有待完善。1本报告仅对 1984 年以来的中央及部委层面 PPP 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分析,地方 PPP 相关政策法规分析将在后续进行专题报告。 明树数据w w w . b r id a t a . c o m1234562 政策窗口政策窗口 2.1 1984-1996:中央鼓励外资中央鼓励外资进入进入,缺乏具体指导性政策文件,缺乏具体指导性政策文件 这一时期以国务院发布宏观鼓励投资政策为主,缺乏行业层面及具体的
6、过程指导文件,导致当时国内的 PPP 项目暴露出大量问题。1986 年国务院 95 号文鼓励外商投资境内事业;1995 年后,地方 PPP/BOT 项目进入热潮,中央相继出台政策对地方政府为项目开出无原则担保或承诺的问题以及特许权项目一哄而上的问题进行管制。政策综述如表 1 所示: 表 1 PPP 政策文件第一阶段所发文件综述 发文机构/发文号 政策名称 政策综述 国发198695 号 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 鼓励外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在中国境内举办外商投资企业,并对符合要求的外商投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 对外经济贸易 合作部(1995) 关于以 BOT 方式吸收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