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生态,新起点中国能源互联网企业高管调研中国能源研究会-埃森哲2016年联合发布2今天,全球经济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数字化转型,这是人类社会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在能源电力行业,供需两侧同时面临着数字化的挑战与机遇。在“能源互联网”激活的新生态中,能源的生产、交易、输配、消费、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价值链环节都被赋予了新的增长点。在中国能源电力市场,政策开放、商业创新和技术演进的合力正在促使价值枢纽发生划时代的迁移。而在变革中居于主体地位的始终是企业。在“互联网 +”智慧能源的国家路线图中,敢于试错创新的先锋企业、定位精准的优势企业、渐进求稳的传统企业、前景不明的伴生企业兼而有之。因而,埃森哲
2、联合中国能源研究会对近百家能源生态圈企业的高管进行访谈调研,以期揭示企业在中国能源互联网元年所处的真实定位、期待与挑战。前言3在中国推进“互联网 +”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战略考量中,数字技术居于重要位置。它们以物联网、云计算、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移动商务等解决方案为代表,并在能源电力行业中越来越多地得到组合应用。这样,一能大幅提升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效率,二能显著降低服务供给侧的行业壁垒、促进清洁能源消费的增长,三能为日益多元的能源用户提供省时省心的个性化服务。埃森哲已于2015年启动中国能源互联网研究项目,并发布了市场前景预测和展望报告。2016年,埃森哲联合中国能源研究会将这一项目继续
3、深化,围绕能源互联网生态圈涉及的各类企业,对近百名现任中国企业高管进行了问卷调研,以第一手数据呈现企业决策者对这一新兴市场的感知程度、战略调整和现实顾虑。本次调研汇总出四大发现。第一,受访高管普遍认为能源互联网将对现有中国能源产业链产生冲击,产业链的变局首先来自需求侧。新一轮市场竞争将围绕能源消费和需求侧展开,能源消费体验的差异化将倒逼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值得关注的高附加值领域包括分布式能源和储能解决方案,以及能源交易平台的互联网化和智能化。传统能源业务面临的主要冲击来自于大数据变现困难、产品销售收入下降、现有客户流失。第二,受访高管对转型创新大多持谨慎态度,对于如何捕捉能源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协同
4、效应和市场机遇,他们在战略层面上并未做好充足准备。企业大都看好两化深度融合、多能协同综合网络建设和智慧用能模式相关的政策激励和市场机遇,但对实现创新增长的具体方式(如建设开放的生态合作系统、拓展大数据服务)缺少突破性的行动。大多数高管认同数字化业务平台、区域型智能管网、现有生产系统智能化等领域具有技术创新潜力,但对于如何统筹管理这些新兴技术、如何借助技术创造优质客户体验等问题,多数企业则仍在艰难摸索。第三,大多数受访企业尚未有效激活并联通各类数字化应用,其中新能源企业反而最需要加强“互联网 +”能力,以便尽快摆脱对政策性补贴的依赖。三分之二企业尚未有效激活并联通各类数字化应用。传统能源企业研发
5、实力强,应用水平较高 ;但新能源企业应用水平较低,以小规模试点为主。大多数企业认识到能源互联网会带来“交易”与“使能”类新伙伴,并希望借助能源交易平台、新型能源装备和ICT设备提供商的外力开展跨界合作。最后,多数受访高管依然期待市场改革措施细化落实, 以增强投资决策的确定性。三分之一受访企业计划五年内新增专项投资5亿元以上,用于企业内部数字化和建立数字化能源业务平台。但市场改革措施仍未细化落实、企业战略模糊、盈利模式待检验、细分市场不健全,都是阻碍企业下一步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摘要4能源互联网既代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演替方向,也塑造着能源产业链的新型生态。本次调研中,超过90% 受访者认为未
6、来三年能源互联网对中国现有能源产业链将产生一定影响甚至颠覆(图1) 。中国政府提出的“能源互联网是推动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战略支撑”1这一判断在企业层面得到了认同。在宏观规划之下,能源互联网所蕴含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数字化企业管理和数字化商业模式正在微观层面生根发芽。受访高管认为,未来三年中最具颠覆性的市场变化在于,能源电力行业的价值增长点从传统产品销售转向以数字化为基础的能源服务。其次,随着能源消费者用能习惯的转变和区域性、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的成熟,传统的大跨度集中供能方式也将受到分布式能源就地产消的冲击。在本次调研中,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具有互联网特征的新型能源服务商将对产业链现状带来最大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