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空气污染2019本文要点 今年冬天、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取得了重大进展、两个地区都有望超额实现冬季目标。 由于冬季前三个月PM2.5浓度升高、汾渭平原无法实现冬季污染控制目标。 随着工业产值和化石燃料消费不断攀升、除上述重点区域外的其他地区、尤其是南部城市的PM2.5水平有所增加。 从2015年到2019年、全国的PM2.5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取得了巨大进展、并且超过了空气污染治理计划设定的目标。 臭氧污染越来越严重、而二氧化氮污染控制进展缓慢、这会抵消由PM2.5污染控制带来的公共健康收益。 西部省份的煤炭工业扩张已经减缓或逆转了空气质量改善取得的成就。 2019年煤炭和石油消费有所增加、而
2、空气质量的进步则完全依赖于更好的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或是其他末端治理措施。这些末端治理措施已经用尽了污染减排的所有潜能、因此从污染能源转型至清洁能源至关重要。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 | energyandcleanair.org目录本文要点1目录2总览4冬季行动方案:北京和上海周边取得进展、全国其他地区出现反弹7自2015年以来PM2.5治理取得重大进展、但新挑战不断涌现10关键空气污染物及健康影响14方法学说明17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 | energyandcleanair.org总览距离举办北京冬季奥运会只有两年时间了。到目前为止、北京的空气质量已有显著改善、但北京仍不时受严重的雾霾侵
3、袭。 针对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中国已经制定了冬季的行动方案来改善京津冀、长三角和汾渭平原等主要地区的空气质量。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在前一个冬天未能实现空气治理目标、但这个冬天的PM2.5减排进展超过了目标、似乎是在试图弥补之前的过失。在冬季的前三个月中、PM2.5改善进展与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目标相符、但在包括汾渭平原在内的全国其他地区空气污染有所反弹。 PM2.5浓度上升最大的是如广东及周边省份等南部地区。东北的城市也有所反弹、同时其工业产值和燃煤发电量也急剧增加。十月至十二月的全国平均PM2.5水平与去年同期持平、主要地区空气质量的改善也被其他地区的倒退所抵消。来自冬季行动方案的限制似乎使
4、得污染排放源从某些地区转移至其他地方。例如、最大的钢铁生产省份河北省在10月至11月期间将钢铁产量削减了10%以上、而全国产量却反而增加。全年来看、全国的PM2.5水平有所改善、但进展是自“向空气污染宣战”以来最慢的、全国前11个月PM2.5平均浓度仅下降了2.9%。河南和山东这两个重点省份的空气质量甚至有所倒退。中国在2015年进入“十三五”阶段、这一年中国在减少两种主要污染物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全国平均PM2.5下降了27%、二氧化硫下降了55%。但同一段时间内臭氧也增加了11%、而降低二氧化氮的进展非常缓慢仅减少了9%。这些污染物可能是中国向空气污染宣战的下一个前线。能源与清洁空气
5、研究中心 | energyandcleanair.org在设立大规模扩张煤炭工业目标的省份(即所谓“煤炭基地”)中、由于污染工业集中发展的影响、二氧化氮污染浓度在2015年至2019年期间增加或保持持平。虽然PM2.5和二氧化硫控制得到大幅改善、但自2015年到2019年、中国的煤炭消费持平、石油消费持续增加、并且煤炭和石油消费在2019这一年仍在增加在能源需求增长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核能和天然气的增长仅足以让煤炭消费增长的需求减缓。因此、中国政府是依靠排放控制、排放管理和环境执法方面的巨大努力、再加上前所未有的财政投入、最终实现了空气质量的短期改善。然而、在化石燃料消费仍在不断增加的情况
6、下、空气质量继续改善的空间则十分有限。中国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许多地区人群暴露的PM2.5水平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准则值的四倍。负责解决这一问题的生态环境部一直强调必须解决污染的结构性原因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经济结构、但实现这些转变需要其他政府部门的合作。氮氧化物(NOx)控进展缓慢和臭氧增加的新问题显示出只依赖末端治理措施的政策局限性这两种污染物更难通过过滤技术控制。每年接触二氧化氮污染估计造成35万例过早死亡和76万例新的儿童哮喘病例。 2017年、暴露于地表臭氧污染导致约30万人过早死亡和90万人次哮喘急诊就诊。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 | energyandclean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