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BB 智慧园区碳中和白皮书02ABB 智慧园区碳中和白皮书注 1 数据源自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的绿色金融支持分析,梁楠楠注 2 数据源自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联盟执行主席任浩图 1 各终端部门电气化水平数据来源:国家电网公司10%0%26%37%34%46%43%54%52%65%20%30%40%50%60%70%工业建筑201720352050 年份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2025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提出 ,“推进电网体制改革,明确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场主体地位” 。园区能源具有消耗总量大、利用形式丰富等特
2、点,园区型智能微电网建设是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重大的创新空间和实践意义。现状:产业园区减碳意义重大自 1979 年深圳蛇口工业园打响了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的第一炮,园区建设正式步入快车道,以科技创新驱动的高新区、科技园和以商贸流通驱动的物流园、自贸区相继涌现,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截至 2018 年,经中央核定的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共计 2,543 家,其他各级各类工业园区总数超过20,000 家,贡献了全国工业产值的一半以上以及全国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2018 年,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总值为 10.2 万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生产总值为11.1万亿
3、元,二者在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占比超过 23%1。若考虑省级及省级以下产业园区,江苏省产业园区对全省GDP 增长率贡献达到 80%,安徽则达到 50%2。与此同时,产业集群的壮大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增也为能源消耗带来了一定压力,各类产业园区的能源消费总量已超过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 1/31。产业园区的能耗压力主要来自以下方面:一、电能占园区用能比重持续上升依照产业集群的多元化用能需求来看,离散制造业类生产以电能驱动为主,辅助系统中采暖和空调占总能耗比例较大;过程工业类产业用电占比较小,蒸汽及冷需求应用较多;新兴研发类产业与建筑能耗相似,电能消费占比较大。随着工业电气化的推进,预计到 2050 年全国工业
4、生产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将达 52%,各类建筑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 65%。二、现有园区供电方式与低碳路径相矛盾从园区能源结构分析,由于受我国电能生产现状所限,2020 年采用电网供电的园区 67.8% 的电力供应仍然依靠化石能源;而且以单向供电为主的现有园区配电网结构无法适应大量分布式能源的接入,而未来转变后的园区多端供电模式会导致电源波动频繁,难以快速定位并切除故障点;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力电子设备和光伏发电接入电网,变流环节容易造成能源损耗,同时所产生的谐波对电网的电能质量也存在一定影响。03ABB 智慧园区碳中和白皮书图 3 柔性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图 2 传统配电网三、综合能源管理体系
5、依旧落后从园区能源管理情况来看,目前多数老旧园区缺乏未来:碳中和园区的全新样貌有效的能源信息采集手段,能源管理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而新建园区内的能源信息系统多为各自孤岛运行的独立系统,信息流通存在障碍,无法通过数据交互实现系统之间的调控和优化。如何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园区实现高碳排放电能的有效替代,在这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如期实现“3060”双碳目标?借助电网体制改革,以微电网、增量配电网为依托,优先从综合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着手,借助数字化手段,深入挖掘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绿色低碳效应,探寻电能综合能源利用体系“最优解”,打造面向未来的碳中和园区。未来的碳中和园区在自身规划、
6、建设、管理等方面系统性地融入低碳理念, 利用节能、 减排、 固碳、碳汇等多种手段,通过产业绿色化转型、设施集聚化共享、资源循环化利用等途径,在保证生产活动安全高效的前提下,让园区实现碳排放与吸收自我平衡。一、柔性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保障大规模分布式清洁能源接入电能将是未来园区能源消费的主要形式。与传统园区不同的是,将有大量分布式风、光、氢、余热、生活垃圾、生物质等非化石能源发电就近接入园区微电网,多种能源互补利用,综合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稳定;电力传输宜交则交,宜直则直,缩减了电力电子器件的使用,从而抑制谐波的产生。交流微电网与直流微电网独立控制的同时又互为备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