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目录 IMT-2020(5G)推进组于2013年2月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联合推动成立,组织架构基于原IMT-Advanced推进组,成员包括中国主要的运营商、制造商、高校和研究机构。推进组是聚合中国产学研用力量、推动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平台。I M T - 2 0 2 0 ( 5 G ) 推 进 组支撑云网融合的5G承载架构及组网技术白皮书引言云网融合发展的总体趋势分析5G云网融合场景和承载组网方案分析支撑云网融合发展的5G承载体系架构支撑云网融合的5G承载关键技术支撑云网融合的5G承载技术和产业发展主要贡献单位P1P2P6
2、P25P30P40P431I M T - 2 0 2 0 ( 5 G ) 推 进 组支撑云网融合的5G承载架构及组网技术白皮书引言今年,工信部等主管部门陆续发布了“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1、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2和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3等指导文件,推动以5G、新型数据中心和千兆光网为代表的“新基建”发展,助推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云网融合有利于推动5G应用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发展。我国运营商已提出了构建资源一体化、运营一体化和服务一体化的云网融合目标架构4,推动5G与行业应用深度融合,助力5G行业虚拟专网等新
3、兴业务发展,提升业务开放服务能力,构筑差异化的服务优势,是我国5G产业蓬勃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金融行业、电力等能源行业、先进制造业、教育医疗行业等纷纷开展与新型信息技术的融合,以数据为处理对象,将生产管理系统向云上迁移,打通数据全链条的流动,云网融合的ICT新服务模式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因此,我国运营商正大力构建云网融合或云网一体化的新型数字化、智能化的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云网融合发展实践。本白皮书分析了我国云网融合发展的驱动力,阐述了云网融合发展的基本内涵、目标愿景和技术需求特性,结合多云互连、云边协同和边边协同这三种典型应用场景,分析了承载需求、组网方案和相关技术发展情况,总结提出
4、支撑云网融合的新一代5G承载网络总体架构和关键支撑技术,包括架构优化、灵活连接、定制化切片、确定性承载、智能管控运维和高可信网络安全等。根据我国技术和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推动光+FlexE+IPv6+等承载技术和产业协同发展阶段建议,并利用AI赋能构建智能自治的新一代5G承载网络,助力5G+垂直行业应用发展创新。构建新型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数字化是基础、网络化是支撑、智能化是目标。在赋能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支撑云网融合和5G应用发展的新一代承载网络将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网络架构优化、创新技术研究和产业协同发展,构建高速、泛在、融合、智能和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产业数字化转型
5、和数字经济发展夯实基础。I M T - 2 0 2 0 ( 5 G ) 推 进 组支撑云网融合的5G承载架构及组网技术白皮书2云网融合发展的总体趋势分析2.1 云网融合是推动5G应用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运营商的5G核心网已明确采用“中心云+边缘云”的分布式云化部署方案,云和网的深度融合才能全面推动5G在千行百业的应用创新发展。通过5G核心网、承载网、无线接入网和管控运营支撑系统的多领域协同,为各类行业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行业虚拟专网服务,推动5G应用的创新蓬勃发展。人工智能(AI )、大数据分析和边缘计算是5G应用创新发展的重要赋能技术。数据、算法、算力和应用是AI的四大要素。各类AI应用需要通
6、过大规模的数据量进行模型训练和推断分析,随着海量数据增长以及推断分析准确率的提升,AI对算力的要求将呈现指数级的增长。5G的应用推广,必将加速边缘计算在千行百业的落地实践,形成“云、边、端”多级计算的分布式云化部署方案,即云侧负责大体量复杂的计算,边缘侧负责简要的计算和执行,终端侧负责感知交互的泛在计算模式。在5G与云计算、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协同发展推动下,5G网络将进入“连接+数据+算力+应用+服务”的创新生态发展模式,其中连接是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能力,数据是数据经济时代的重要生产要素,算力是泛在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计算能力,应用是构建在数据+算力上的全品类业务应用,服务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