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证券研究报告*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1证券研究报告*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2025年8月14日全固态电池:锂电池的下一代解决方案民生电新邓永康团队固态电池专题(一)证券研究报告*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目录C O N T E N T S固态电解质:硫化物是未来主流路线02核心问题:固固界面润湿性03全固态电池的优势: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01其他环节变化:设备、负极、集流体是关键变量04产业节奏:政策托底,空间星辰大海051风险提示07投资建议06证券研究报告*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2摘要全固态电池相比传统锂离子电池具有显著优势,传统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接近理论上限,且有机电解液易
2、燃导致热失控问题难以根除。而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沿用高镍三元,因此负极是提升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的关键,其能适配高比例硅基负极或锂金属负极,能量密度有望突破500Wh/kg。全固态电池因采用固态电解质,在抑制锂枝晶生长与穿透、具备不可燃性及拥有更高耐热极限方面显著优于液态电池。固态电解质主要分为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四大类。聚合物加工性好但离子电导率低;氧化物稳定性高,不过加工性能较差;卤化物稳定性较强,却存在界面接触性差、成本高且易吸潮的问题;硫化物离子电导率最高,但其电化学稳定性和空气稳定性欠佳,易与水分反应产生 HS 气体,但工艺突破后有望成为未来主流路线。目前,硫化物在国内外均被作为
3、重点攻关方向,丰田、华为、宁德时代等企业均布局了相关技术。全固态电池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固固界面润湿性,包括化学/电化学界面的电化学稳定窗口窄、元素扩散和空间电荷层等问题,以及物理界面的接触不良、体积变化导致的阻抗增加等,进而引发锂枝晶生长和循环寿命缩短。全固态电池部分环节有明显变化,工艺上干法电极因适配硫化物电解质成为关键,等静压设备可增强界面接触,是全固态的核心增量环节;正极短期沿用高镍三元,长期向低成本锰酸锂和高性能富锂锰基等锰系材料发展;负极中期转向硅基以提升容量,远期将采用锂金属负极;集流体由于硫化物的腐蚀性问题,镍铁合金有望成为主流路线。政策托底,消费低空动力,产业化节奏明确。工信部2
4、024年投入约60亿元支持头部电池厂和车厂的固态电池研发,产业化节奏方面,我们预计消费领域2025-2026 年规模化、eVTOL领域2026-2028年打开中长期市场、动力领域2027年后量产装车,2030年后规模化的节奏逐步推进,市场空间广阔。风险提示:新技术进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达预期及技术路线改变等风险。证券研究报告*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证券研究报告全固态电池的优势: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01.3证券研究报告*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传统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接近上限,热失控难以根除01传统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已经接近理论上限。当前高镍三元体系的单体电芯,搭配10%硅基负极,能量密
5、度接近300Wh/kg,现有锂电池的材料体系基本使得能量密度逼近上限,因此近年来电池能量密度提升速度放缓。热失控难以根除。有机电解液有较强的易燃性,过充电、过放电、电池内部短路、外部短路和电池外部受热等条件均可以引起电池热失控。电池在热失控情况下,正负极电极材料和电解液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电解液溶剂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碳酸酯,闪点和沸点较低,在一定条件下会燃烧甚至发生爆炸。4图表:宁德时代CTP3.0麒麟电池(能量密度255Wh/kg)图表:锂电池爆炸起火原因资料来源:锂电网,民生证券研究院资料来源: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民生证券研究院证券研究报告*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高能量密度:
6、采用更高掺杂比例的硅基负极/金属锂负极015正极材料沿用高镍三元,因此负极是提升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的关键。人造/天然石墨负极:已接近理论比容量372mAh/g。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但存在体积膨胀、导电性差和SEI膜不稳定的问题,在传统液态电池中,掺杂比例通常不超过10%,因为过高的体积膨胀系数会导致极片断裂,从而造成电池内部短路。锂金属负极:理论比容量达到3860mAh/g,电位低(-3.04V),导电性优异,具有巨大潜力,但存在锂枝晶、循环时体积变化等问题,在传统液态电池中,锂枝晶容易刺穿隔膜,导致正负极短路,并且锂金属很活泼,会直接和有机电解液反应。全固态电池可以适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