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医药生物行业 行业研究|动态跟踪 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板块分化持续加深,化学制药表现亮眼板块分化持续加深,化学制药表现亮眼。全行业 24 年营收增速同比-0.6%,为近年来首次增速同比下滑;从利润端看,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同比-8.1%和-5.9%,较 23 年增速降幅有所收窄。25Q1,全行业营收和利润增速均持续下行,业绩仍有压力,主要原因在于:去年一季度呼吸道疾病诊疗增加导致基数较高,以及院外消费力较弱所致。化药加速化药加速兑现兑现,CXO 逐季
2、改善,生物制品承压。逐季改善,生物制品承压。1)从营收从营收端端看:看:首先,零售/化学制药/医疗器械 24 年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4.5%/4.2%/1.8%,都超过行业平均(-0.6%),可见院内/院外诊疗均已恢复正常;其次,生物制品/中药同比增速分别为-15.8%/-4.1%;CRO&CMO 全年收入增速虽然下降 5.1%,但已呈现出逐季快速修复趋势。从 25Q1 来看,CRO&CMO 业绩持续回暖,同比增速大幅提升至 11.2%,远超行业平均(-4.3%);零售板块增速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生物制品和中药表现仍欠佳。2)从净利润)从净利润端端看看:24 年仅有化学制药扣非净利润同
3、比实现正增长(97.7%)且大幅高于行业平均(-5.9%),主要系部分创新药产品快速放量,相关企业亏损收窄;医疗服务、医药零售利润增速下滑较大。25Q1 利润端与营收端趋势相仿,CRO/CMO 和化学制药增速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总体来看:a)化学制药表现亮眼,尤其是盈利能力显著改善;b)CRO/CMO 板块困境反转,业绩加速修复;c)生物制品短期业绩压力较大。“低仓位“低仓位+估值底估值底+稳增长”,配置性价稳增长”,配置性价比比高高。公募基金产品重仓股中的医药持仓占比从 24Q1 的 11.2%持续下降至 24Q4 的 8.7%。截止 25Q1 末,持仓占比小幅上升,环比提升 0.4%至 9
4、.1%。其中,非医药主题基金(全市场基金)重仓股中的医药持仓为 4.4%。从历史数据看,当前医药持仓比例接近历史最低值,同时也显著低于医药总市值占比(6.3%),即低配状态。从细分领域配置来看,医药基金重从细分领域配置来看,医药基金重仓化学制药仓化学制药和和 CRO/CMO。去年下半年以来,化学制药的仓位显著高于其他板块,25Q1 已提升至 32%,为近年来最高点;CRO/CMO 仓位也从 24Q1 最低点(13%)快速上升至 21%。同时,医药基金小幅下调器械与中药持仓,25Q1 环比分别下降 3%至 15%、4%至 5%;生物制品和医疗服务仓位相对稳定,分别为 8%和 5%;零售和流通几乎
5、无持仓。从 2024 年报和 2025 年一季报数据来看,随着诊疗需求的持续释放以及国产创新产品进入商业化周期,部分板块持续边际改善。考虑到供给端创新所带来的需求端快速增长,未来若干个季度行业成长较为确定,再叠加“低仓位+估值底”,我们认为当前是配置医药行业极佳的时间点。从细分领域来看:1)创新药产业链(Biotech+CXO+上游)和部分出海器械,建议关注:奥赛康、益方生物-U、迈威生物-U、泰恩康、和黄医药、药明康德、药康生物、百普赛斯、美好医疗等;2)院内产品(中药/化药/器械)成长更为确定,建议关注:恒瑞医药、科伦药业、信立泰、海思科、恩华药业、特宝生物、迈瑞医疗、甘李药业等。风险提示
6、风险提示 1、如果院内诊疗秩序出现重要不利干扰,将会影响科室器械采购和院内药/械销售,进而带来相关公司业绩波动;2、如果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持续处于低谷,可能导致在研管线规模缩小,CXO和上游相关企业也有一定压力。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核心观点 国家/地区 中国 行业 医药生物行业 报告发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06 日 伍云飞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4020001 香港证监会牌照:BRX199 傅肖依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4080006 坚守院内,创新担纲:医药生物 2024年三季报综述 2024-11-11 回归正常成长,坚守院内:医药生物2023 年报&2024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