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期第 8 期 2016 年 5 月 中国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研究报告(家庭能源消费研究报告(20152015) 国发院能源与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家庭能源消费课题组 人大国发院简介 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简称国发院)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独立的校级核心智库。 国发院以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优势学科为依托,以项目为纽带,以新型研究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和公共交流平台为载体, 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对中国面临的各类重大社会经济政治问题进行深度研究,以达到服务政府决策、引领社会思潮、营造跨学科研究氛围的目标。 国发院通过学术委员会和院务会分别对重大学术和行政事务进行决策。目前由刘伟教授担任
2、院长,刘元春教授担任执行院长。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楼A座8层 电话:010-62515049 网站:http:/NADS Email: nads_, 摘要 中国人民大学家庭能源消费调查课题组从 2012 年开始,对我国家庭能源消费状况进行年度性入户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报告。本报是是以课题组在 2014 年开展的农村居民家庭能源调查的问卷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 描绘出我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基本模式与特征,并提供一些基础性参数估计和政策建议。 本次入户调查于 2014 年暑期进行,抽样范围涉及 12 个省份 65 个
3、村镇共计3404 户农村家庭,收集了农村家庭在 2013 年度的基本情况和住房等基本信息,在能源消费方面,主要研究了农村家庭的炊事燃料,家用电器、供暖与制冷设备及使用方式,以及农村家庭交通出行方式和对收支、能源消费的主观认知信息。 调查发现,2013 年,我国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能源消费总量约为 1.12 吨标准煤,人均能源消费量为 384 千克标准煤。主要的能源来源是生物质能(包括沼气、畜禽粪便、柴薪、秸秆)占到总体的 61%,而主要的能源需求则分别是室内取暖和炊事(各占 44%)。在能源消费支出方面,2013 年,我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总支出的均值为 1324 元。具体到能源种类来看,电力支出
4、最高,其次是蜂窝煤。此外,我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支出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北方地区为 1490 元,南方地区为 1188.5 元;东部为 1719.8 元,中部为 1280 元,西部最少,为 959.2元。而差异主要体现在煤、电力和液化石油气支出上。 报告还有有以下几点主要发现: 第一,我国农村家庭生活用能在能源结构和需求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这种差异在南北能源消费总量和东、中、西部能源使用方式上均有体现;第二,我国城乡居民能源利用均以电力为主但仍存在细微差异。城镇集中供暖、管道气和油品使用较多, 农村则更多使用煤炭、 柴油和生物质能等传统能源。 第三,我国城乡居民在电器保有量、保有类别和使用
5、行为上存在显著不同,且节能潜力较大。我国农村居民电器品种较为单一,主要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城镇居民电器保有量高,电力消费更多地用于享乐型消费;第四,农村家庭用电和用煤的碳排放量最高,电力使用在能源消费中仅为 10.7%,但在碳排放中比重则为48.4%,占到半壁江山。而在使用去向看,取暖是最重要的碳排放来源;第五, 收入和价格是影响农村家庭烹饪用能消费的重要的定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家庭支出的增多,家庭将减少固体能源的消费量,而增加电和煤气的消费量;第六,我国能源贫困的现象仍广泛存在,现代能源的进入与传统能源的退出仍不彻底。存在能源消费的不平衡现象,20-80 法则在农村能源消费
6、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本报告的政策含义有以下几点: 首先,农村能源消费与居民生活水平及收入水平息息相关。经济收入水平高低决定了能源消费数量、结构及支出,而能源消费数量、结构则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标准和福利水平。应该看到,我国农村居民能源已经有了持续增长,数量短缺的矛盾基本消除,但仍然面临着“可获取能源品种较少” 、 “清洁高效能源品种不足” 、 “能源消费支出较高” ,以及部分偏远山区存在的“能源贫困”问题体现为能源贫困范围广、消费存在 28 不平衡现象、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能源贫困与经济贫困紧密相连。换而言之,供需的矛盾基本解决,但结构的优化、供给价格的稳定、清洁能源的应用普及,以及能源基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