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本报告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IIGF)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是国内首家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为目标的开放型、国际化的研究院。绿金院前身为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是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常务理事单位。绿金院以营造富有绿色金融精神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氛围为己任,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化金融智库。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RCCEF)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成立于 2011 年 9 月,已连续十一年发布中国气候融资报告,基于广义的全球气候融资概念,形成了气候融资流的分析框架,构建了中国气候融资需求模型,并从国际气候资金
2、治理以及中国气候融资的发展角度,逐年进行深入分析,积累了一系列的气候融资研究成果。基于长期信任与合作的基础,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与财政部建立了部委共建学术伙伴关系。作者崔 莹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慧心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气候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 旬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特邀研究员范欣宇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CONTENTSCONTENTS目录前言 01第一章 适应气候变化资金需求测算的国内外实践及启示 02一、适应气候变化资金需求测算的理论及方法学框架 02(一)评估气候变化影响 04(二)确定适应目
3、标 05(三)识别适应措施选项并进行归类 05(四)识别其他投资的适应气候变化潜力 06(五)估算适应成本 06二、适应气候变化资金需求测算的实践 07(一)“自上而下”的资金需求测算实践 07(二)“自下而上”的资金需求测算实践 12三、适应气候变化资金需求测算面临的挑战 20第二章 国际适应气候变化投融资的实践经验梳理 22一、国际组织助力适应投融资的标准制定 22(一)适应金融定义 23(二)基本原则 24(三)项目认定标准 25(四)信息披露标准 26(五)MRV 标准 26(六)金融产品标准 27二、发达经济体的适应气候变化投融资实践经验 27(一)欧盟适应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政策体系
4、28(二)欧盟支持适应金融的工具体系 32CONTENTSCONTENTS目录三、适应金融创新实践的国际案例 37(一)适应项目与金融工具间的创新匹配机制 37(二)适应项目创新融资工具开发 39(三)适应保险产品创新 41第三章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投融资机制的现状 44一、中国适应投融资的政策体系与机制建设现状 44(一)中国适应投融资的政策体系与机制现状 45(二)中国适应投融资的标准建设 49(三)金融领域气候风险防范 51二、中国地方试点建设中的适应投融资进展 53(一)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中的适应投融资进展 53(二)气候投融资试点中的适应投融资进展 55(三)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
5、试点中的适应投融资进展 59三、多元协同的适应投融资模式创新 61(一)适应投融资模式与工具创新 61(二)气候风险防范类金融产品创新 69第四章 政策建议 74一、加快推动适应资金需求测算方法学开发和实施 74二、完善支持适应投融资的政策体系和信息平台 75三、丰富适应投融资渠道 76四、构建适应投融资的政策保障和风险管理体系 782024 中国气候融资报告适应投融资专篇2024 China Climate Financing ReportSpecial Edition on Adaptation Financing 2024 中国气候融资报告适应投融资专篇01前言 近年来,国际和国内接连发
6、生洪水、干旱、山火、台风、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给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带来障碍,迫切需要采取措施以提高城乡各区域的气候风险适应能力。然而,在气候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与损害呈现进一步增长的态势下,流向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资金增长缓慢,适应气候变化融资缺口持续扩大,令人担忧。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2023 年发布的适应性融资缺口报告(Adaptation Gap Report 2023),全球每年适应性资金缺口不断扩大,已达 1940 亿美元至 3660 亿美元之间。2022 年 6 月,生态环境部等 17 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2035,对我国目前至 2035年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作出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