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年中国调味品行业报告连锁餐饮扩张推动定制化复合调味料目录调味品行业现状:基础调味料稳增,复合调味料爆发1 1调味品变革驱动因素:连锁餐饮集约扩张造就调味品企业刚需市场2 2中国调味品竞争格局:综合性调味品企业领头3 3调味品复合调味品固态复合调味料液态复合调味料复合调味酱基础调味品酱油醋蚝油料酒基础调味酱其它基础调味料,指以一种材料作为主要原材料,搭配其他辅料加工制成的调味品。常见的基础调味料有酱油、基础调味酱、醋、料酒、蚝油、盐、糖、味精等复合调味料,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为主要原材料,搭配其他辅料加工制成的调味品。常见的复合调味料有以柱侯酱、意面酱为代表的复合调味酱,以照烧汁、白
2、灼汁为代表的液态复合调味料,以及以火锅底料、鸡精为代表的固态复合调味料。三级分类定义二级分类中国调味品分类及定义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勤策消费研究中国菜系众多,对调味品的偏好各不相同,为各种调味品品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调味品主要分为基础调味料和复合调味料。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勤策消费研究基础调味料刚需托底,增长趋缓。基础调味料作为行业基本盘,规模从2019年的3,224亿稳步增至2024年的3,716亿元,但增速明显放缓,2023年甚至出现“零增长”,反映市场渗透饱和。增长依赖高端化升级(零添加酱油、有机醋)和 场景创新(预制菜专用调味汁),但同质化竞争与成本压力制约利润空间,行业进入“存量
3、优化”阶段。复合调味料技术颠覆,爆发增长。以火锅底料、预制菜调料为代产品的复合调味料从2019年的 857亿跃升至2024年的1,265亿元,年复合增量率达10.2%,是基础调味料的 2.5倍,贡献行业增量的 62%。固态料包(占比53%)成为主导,推动餐饮工业化、“去厨师化”,而功能化(低钠酱料)和地域化(潮汕沙茶酱)创新持续激活C端需求。未来竞争核心在于 技术壁垒与 场景定制能力(如酸菜鱼连锁独家配方)。基础调味料稳增,复合调味料爆发单位:亿元酱油稳占基本盘,复调出现“去液增固”趋势由于历史悠久且应用范围广,基础调味料一直是中国调味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其中,酱油以
4、1,041亿元规模占据基础调味料28%的份额,印证其作为中式烹饪刚需品的不可替代性。其在全行业占比20.9%,进一步说明酱油是调味品生态的基石品类。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复合调味料因其便利性快速增长,其中,复合调味酱2024年占复合调味料的约19.9%,酱油制品则占复合调味料的约15.9%。其中固态品类以53.3%占比主导复调市场,印证 去厨师化革命(预制菜料包、火锅底料标准化)的深化。液态调味料(26.8%)与复合调味酱(19.9%)合计不足 47%,尤其调味酱份额,对比2019年56%,五年缩水近半。主因固态料包对传统酱汁的效率碾压,近年市场上出现冻干粉替代浓缩鸡汁的现象,
5、液态复合调味料面临被固态料包替代风险。数据来源:企业招股说明书,弗若斯特沙利文,勤策消费研究院酱油市场饱和,高端化产品突围酱油依托于中国饮习惯,拥有稳定且庞大的消费市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按收入计,2024年中国酱油市场规模达1,041亿元。但同时作为成熟期行业,酱油消费市场逐渐饱和,五年复合增长率仅为 2.3%,显著低于调味品行业4.5%的整体增速。近年频繁出现“0添加酱油”、“有机酱油”等产品方向,头部企业靠 “零添加/有机”高端产品突围。预计未来截至2029年,中国酱油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31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显著提升至4.7%。酱油行业正经历 “从基础调味到健康解决方案”的
6、转型。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企业招股说明书,勤策消费研究院饮交融,蚝油 区域渗透驱动增长随着全国各地饮习惯的相互渗透,蚝油已突破传统的南方产区,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餐桌上,其对日常餐饮的加速渗透大大推动了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收入计,2024年中国蚝油市场规模为人民币115亿元,2019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8%,预计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7%。近年,蚝油正从粤菜专属调料向全国化品类转型,北方家庭渗透率从2019年12%升至2024年22%,预计2029年达35%,成为7.7%复合增长的核心动力。非粤菜系餐厅(如川湘菜馆)蚝油使用率从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