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报告大湾区绿色楼宇发展调研 从用户与开发商角度看 ESG 在运营中的思考中国 | 2022 年 5 月01市场综述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背景2006 年住建部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绿色建筑的起步阶段。随后十年国家不断强化顶层设计,确立推动建筑低碳发展的中长期目标,而法规标准也在此阶段得到不断完善。“ 十三五 ” 期间,我国绿色建筑实现跨越式发展,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过 66 亿平方米,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超过 238 亿平方米。如今,随着 “ 双碳 ”(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目标的设立,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将迎来重要发展
2、机遇。1 | 大湾区绿色楼宇发展调研 2018 年深圳市绿色建筑量质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 年)2018-2020年期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累计达到3,500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 240 万平方米。2019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标体系迎来重构,涵盖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提高与创新六大维度,且等级划分增添基本级。2021年 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提升建筑能耗监测能力,降低建筑运行能耗及水耗,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鼓励智能光伏与绿色建筑融合创新发展。2022 年“ 十
3、四五 ”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质量,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加强既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实施建筑电气化工程,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2022 年广州市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稿)到 2025 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100%,星级绿色建筑比例将超 50%,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 50%,率先建成 “ 无废城市 ”。2022 年深圳经济特区绿色建筑条例新建建筑的建设和运行应当符合不低于绿色建筑标准一星级的要求,鼓励既有建筑实施绿色化改造,达到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一星级。2006 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4、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并将符合最低标准的绿色建筑划分为一 / 二 / 三星级 3 个等级。2011 年深圳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 十二五 ” 规划制定更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开展深圳市既有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改造对策研究,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关键难题的对策研究,建立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2011 年深圳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 十二五 ” 规划新建公共建筑示范推广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纳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开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先进应用技术研
5、究和工程试点。2012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通告天河中央商务区、天河智慧城、白云新城、南站商务区等城市发展新区应当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土地出让、立项、建设和管理。2013 年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市政府将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情况列为综合考核评价指标,纳入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和绩效评估与管理指标体系,按年度对相关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进行考核与评估。2013 年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率先将绿色建筑建设管理要求纳入立法,创新和完善建筑节能过全程管理制度,将建筑节能工作向工业建筑拓展,大型公共建筑投入使用后实施用能情况监测。2014 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6、2014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 2006 年版的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类指标,同时增设加分项,鼓励绿色建筑技术、管理的提高和创新。2014 年广州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提高全市新建绿色建筑比例,到 2015 年底力争达到 30%,到 2020 年底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力争达到 40% 以上。2017 年广州市节能降碳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 年)保持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全面执行,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40以上,到 2020 年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700 万平方米以上。2012 年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地实施意见切实提高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