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储储能热管理:百家争鸣,高效与低成本者为王能热管理:百家争鸣,高效与低成本者为王 新能源汽车行业热管理专题报告2022.5.13 中信证券研究部中信证券研究部 核心观点核心观点 袁健聪袁健聪 首席新能源汽车 分析师 S1010517080005 华鹏伟华鹏伟 首席电力设备与新能源分析师 S1010521010007 李景涛李景涛 汽车及零部件联席首席分析师 S1010520120003 黄亚元黄亚元 首席通信分析师 S1010520040001 刘易刘易 首席主题策略 分析师 储能储能行业处行业处于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的爆发于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的爆发周期
2、,周期,储能热管理行业储能热管理行业有望有望乘东风迎来乘东风迎来高增长。高增长。目前储能热管理目前储能热管理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为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为风冷和液冷,风冷和液冷,其中其中风冷风冷在目前在目前储能系统中储能系统中占占主流,主流,液冷方案液冷方案在未来渗透率在未来渗透率料料将不断上升将不断上升。目前参与的。目前参与的公司公司包包括生产空调括生产空调、液冷板等工业温控设备、液冷板等工业温控设备的公司的公司。布局较早,拥有技术积累的公司。布局较早,拥有技术积累的公司可能拥有更多优势。可能拥有更多优势。 电化学储能增长可期电化学储能增长可期,热管理重要性凸显,热管理重要性凸显。随着清洁能源占比
3、逐步提升,储能在电力系统的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预计 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有望接近 260GWh 的容量,对应 2022-2025 年 CAGR+38%。其中,电化学储能由于能量密度大、应用灵活、响应快速等优势,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电池作为电化学储能的核心部件,具有较大的热失控风险,因此从安全性角度看,储能热管理极具重要性。 目前以目前以风冷风冷技术为主,未来技术为主,未来液冷液冷占比将大幅提升占比将大幅提升。风冷技术通过空调+通道的设计,采取冷却空气进而冷却电池的方式,具备系统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安装等特点,普遍适用于通信基站等电池能量密度较低、充放电速度慢的场
4、景。液冷技术是通过冷水机产生冷却水,再通过液冷板直接冷却电池,具有载热量大,散热均匀、换热效率高等特点,适用于电池包能量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环境温度变化大场景。 未来随着更多大功率储能项目落地, 对液冷技术的需求将逐步增大。 储储能热管理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能热管理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我们认为液冷技术的占比有望随着更多大型储能项目的落地而提升, 假设 2025年液冷占比达到 45%。 针对 2025年电化学储能容量需求的保守(232GWh)、中性(315GWh)和乐观(450GWh) 假设, 对应储能热管理市场空间分别为 123 亿元/166 亿元/237亿元,对应 2021-2025
5、年 CAGR 分别为+65%/+78%/95%。由于价值量更高的液冷方案渗透率提升,储能热管理行业增速高于储能行业的复合增速。 入局者众多,竞争力体现在效率和综合成本。入局者众多,竞争力体现在效率和综合成本。储能热管理行业的参与者根据技术路线来源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在温控领域同时具备风冷和液冷技术的公司,如英维克;第二类是以风冷技术为主的公司,包括申菱环境、朗进科技;第三类是以液冷技术为主的公司,如同飞股份、高澜股份;第四类汽车热管理相关公司, 如奥特佳、 松芝股份。 由于储能热管理属于单一项目制,因此具有定制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需要企业在运营效率和综合成本方面有突出的优势。 风险因素:风险
6、因素:储能系统降本与装机量低于预期;储能电池性能发展超预期;液冷技术渗透率低于预期;相变冷却技术发展超预期;原材料与物流成本大幅波动;行业成长较快更多市场参与者导致竞争加剧。 投资策略投资策略:电池作为电化学储能的核心部件,具有较大的热失控风险,因此从安全性角度看,储能热管理极具重要性。未来随着更多大功率储能项目落地,对液冷技术的需求将逐步增大。 储能热管理参与者众多, 我们认为具备较强的运营效率和成本优势的企业将有更大的优势。推荐英维克、高澜股份、松芝股份,建议关注同飞股份、奥特佳、朗进科技。此外,对于零部件厂商,推荐三花智控、银轮股份,建议关注飞荣达、科创新源。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行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