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 录 01 全过程减排助力绿色低碳发展.1 02“环保优先”引领建设绿色工厂.5 03 推动用能方式绿色化转型.7 04 原(燃)料替代引领绿色低碳转型.10 05 引入二线 RDF 替代化石燃料.13 06 水泥回转窑高效协同处置固废.15 07 篦冷机“以旧换新”助推降碳.17 08 水泥磨系统化节能增效改造.19 09 窑胴体辐射热赋能智能浴室.21 10 超低排放改造引领环保绩效升级.24 11 水泥回转窑 SNCR/SCR 联合脱硝.27 12 水泥熟料线 SCR 脱硝技改.29 13 窑尾 SCR 脱硝系统技改减排.32 14 窑系统自还原脱硝升级改造.34 致 谢.37 前
2、言 水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二氧化碳和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水泥产能过剩、高消耗、高排放等问题和挑战日益突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形势新背景下,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定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四川省是西部水泥产能规模最大的省份,水泥企业分布广泛、数量众多。截至 2024 年 6 月,拥有全能生产线 108 条(在产 91 条)、水泥熟料日产能 33.2 万吨(在产 29.55 万吨),水泥年生产能力 1.79 亿吨以上。随着资源环境约束逐渐收紧,水泥行业逐渐走向绿色低碳转型之路。为宣传和展示全省水泥行业绿
3、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进展成效,引领和促进水泥行业节能减污降碳和转型升级,加快提升行业碳管理能力,在中德气候变化合作“支持实施中国国家自主贡献”项目支持下,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四川省水泥协会、天府永兴实验室减污降碳评估研究中心紧扣源头防控、过程降碳、末端减排,从节能降耗、燃料替代、超低排放、设备更新、数字赋能等方面,联合征集和发布一批水泥行业减污降碳优良实践案例。编制组 2025年 6月 -1-四川省水泥行业减污降碳优良实践案例 01 全过程减排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一、基本情况 巴中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着眼破解制约发展的能源环境问题,突出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围绕源头减排、过程减排、协同减排实施
4、系列改造升级项目,打造“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纯低温余热发电+光伏发电+循环经济”的全产业链新型现代化建材企业,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稳定在 92 千克标准煤/吨,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提升 8%,先后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建材行业绿色工厂、建材行业绿色制造标杆企业、省级节能降碳标杆企业、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等荣誉称号。二、主要做法(一)优化用能结构源头减排(一)优化用能结构源头减排 探索能源多元化供给路径,建成投产装机容量为 1.15MWp的光伏发电项目,打造由光伏组件、组串逆变器、交流汇流箱、箱式变压器等设备组成光伏发电系统,年平均发电量近100 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省标煤 319.
5、1 吨,相当于每年替代减-2-四川省水泥行业减污降碳优良实践案例 排二氧化碳约 836 吨、二氧化硫约 2.7 吨、氮氧化合物约 2.4吨。光伏发电项目示意图(二)实施绿色技改过程减排(二)实施绿色技改过程减排 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开展窑头窑尾电收尘改袋收尘,对窑头窑尾电收尘极板和极丝进行割除,取消顶部变压器和壳体,增加滤袋箱室及通道,配套脉冲振动反吹系统。技改后,烟气排放浓度从 20 毫克/立方米降至5 毫克/立方米以内,降幅高达 75%,年减排粉尘约 80 吨,单位熟料产品综合电耗下降 2 千瓦时/吨。实施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系统技改,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
6、R)脱硝技术,提高氨反应效率,降低氨逃逸率。技改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从 300 毫克/立方米降至 70 毫克/立方米,降幅高达76.7%,年减排氮氧化物 700吨。-3-四川省水泥行业减污降碳优良实践案例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设施(三)处理生活垃圾协同减排(三)处理生活垃圾协同减排 投资 8600 万元建设 200 吨/天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利用气化炉在生活坑圾送入水泥窑系统之前将未分类的垃圾破碎、气化成含有一定热值的气体,在熟料烧成中完全分解并回收热量后,直接用于熟料烧,有效降低烧环节原煤消耗,每年可替代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2.7 万吨。截至 2024 年 12 月,累计处理城市生活垃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