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劳动力流动的灵活用工机会点探查核心摘要2劳动力流动既是劳动力商品化发展的结果,亦是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行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引导着劳动力的流动方向。本文通过分析劳动力流动现象,围绕着劳动力基本面,蓝领、白领、大学生三大典型群体,挖掘劳动力流动带来的灵活用工发展机遇。报告认为,锁定生活服务行业、IT互联网等第三产业,为典型群体提供定制化用工解决方案,将是灵活用工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Contents劳动力流动现状分析基于劳动力流动的典型群体用工场景解析灵活用工的机遇及挑战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labor mobility劳动力流动现状分析劳
2、动力流动概念及特征5是指劳动力为了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而在地区间、产业间、部门间、就业状态间、企业间、乃至工作间的转移。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商品化的结果,是劳动力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直接表现。劳动力流动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是促进劳动力流动的客观因素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表现劳动力主要流向是从乡村流向大中城市等发达地区从乡村到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本身的主动行为,并且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流动,因此劳动力流向一定是多元化的流动方向多元化劳动力流动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有序运动流动基于市场机制劳动力流动的类别6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的主动行为,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劳动力的流向本质上以利益为
3、导向。主要分为:企事业单位间流动、产业间流动、职业间流动、区域间流动四大类。企事业单位间流动职业间流动产业间流动区域间流动劳动力流动主要分类从产业结构看,劳动力从第一、二产业流入第三产业7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金柚网研究院 2014年第一、二产业就业人口分为2.28亿、2.31亿,近5年来不断下降,截至2018年第一、二产业就业人口已经下降至2.03亿、2.14亿;而第三产业则从2014年的3.14亿,上升至2018年的3.6亿,就业人口连续5年上升。 因此,从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分布来看,我国劳动力主要从第一、二产业流向第三产业,并且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仍在持续增长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口2.282.
4、192.152.092.03第二产业就业人口2.312.272.242.182.14第三产业就业人口3.143.283.383.493.5920142015201620172018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单位:亿人就业人口产业结构分布从行业看,劳动力流入IT互联网、生活服务业和房产建筑业8行业间人才流动劳动力主要在第二、三产业之间流动数据来源:脉脉数据研究院,金柚网研究院备注:每个行业仅选取人才流动去向前三位行业统计周期:2019/1/1- 2019 /12 /31u从右侧人才流入行业来看,生活服务业、IT互联网行业以及房地产建筑业是主要流入行业
5、;u而左侧制造业流出前三位行业中,有两大行业为生活服务业和IT互联网,呈现明显第二产业流向第三产业的特征;u无论从劳动力流出行业,还是流入行业角度看,劳动力流动方向均以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为主。从地区分布看,劳动力主要从乡村流向城镇9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城镇就业人员(万人)乡村就业人员(万人) 1996-2018年,我国城乡就业人口分布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2014年后,我国城乡人口分布,从以乡村就业人员为主导,转变为以城镇就业人员为主导的城乡就业人口分布
6、结构。城镇化发展带动了我国劳动力大量从乡村流入城市。 因此,从城乡人口分布来看,我国劳动力主要从乡村流向城镇地区。城乡就业人口分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金柚网研究院从城市看,劳动力主要流向一线和准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流出)其他城市(流出)一线城市(流出)其他城市(流入)一线城市(流入)新一线城市(流入)数据来源:领英,金柚网研究院58:42杭州53:47深圳51:49上海50:50北京51:49成都49:51苏州47:53南京50:50广州48:52东莞48:52重庆48:52厦门50:50西安主要城市的流入流出比一线和准一线城市流入大于流出,其他城市流出大于流入适龄劳动力规模增量缩减,存量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