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生物多样性公益资助白皮书Report On Chinas Grant-Making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2021()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SEE基金会、自然资源部海洋第三研究所目 录序言执行摘要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和资金动员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资金投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益资金分析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资助趋势和观察结论和展望序1999年,我刚刚从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毕业,就有幸参与到中国野生亚洲象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中。二十年前,我没有想到,中国在生态保护上的投入和进展会如此迅速。特别是中国在昆明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
2、方大会,让全社会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恰在大会召开的前夕,一群来自于云南南部的亚洲象,长途迁徙,在大会召开之前来到了昆明。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公众感受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大象最后还是平安的返回了云南南部,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国家林草局和云南省也开始布局建立亚洲象国家公园,这可能是亚洲象和栖息地保护上最重要的举措。亚洲象只是我们过去几十年保护的一个缩影,在亚洲象的保护中,除了政府、保护区管理局的保护行动外,来自于科研机构、民间组织、乃至于当地社区的参与也至关重要。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是中国较早建立的环境资助型基金会,见证了中国公益行业的发展,我们也参与了一系列行业网
3、络的建立,体会到了公益行业迅猛发展的趋势。过去几年,我们捐赠主体主要是企业家群体。而今,越来越多的公众也成为我们的捐赠人。公益行业发展至今,略让我们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一份对环境保护公益捐赠的数据分析和数据监测平台,能够让我们清楚的看到过去公益行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的贡献。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召开之际,我们很高兴和北京易善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机构第一次对中国环境公益捐赠数据进行了采集,并分析了过去五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资助的现状和未来十年的趋势和建议。在昆明举办的COP15,不仅对缔约方极其重要。对于公益行业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昆明所形成的成果,将为公益投资
4、指明方向。过去我们只关注公益捐赠的规模,但未来,随着公益行业数据的披露和分析评估体系的完善,我们将能够量化公益捐赠对于全球目标的贡献。这将有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更进一步主流化。从分析中,我们也意识到公益捐赠总量其实还是很小的,要取得更大的影响力,我们需要和政府、企业加强合作,用公益捐赠来撬动更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未来十年,我们会继续凝聚企业家精神,留住碧水蓝天。我们也会继续搭建社会化参与平台,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秘书长张立2021中国生物多样性公益资助白皮书012021中国生物多样性公益资助白皮书02执行摘
5、要2021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CBD)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15)将在中国昆明举办。大会将审议并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框架将包括为了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所要采取的行动和实现的目标,而执行机制和资金机制,也将是框架的主要内容。鉴于2010年在日本爱知举办的CBD第十次缔约方大会达成的爱知目标20个指标中,没有一项完全实现,只有六项部分实现 。在昆明即将形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的执行和资金等资源动员,显得尤为重要。过去很长时间,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以政府投入的公共资金为主,来自于民间的捐赠起步较晚。经历了从上个世纪末,起步于国际非
6、政府组织开始在国内开展的示范项目,从本世纪初开始,国内公益捐赠和公益组织的发展逐渐形成规模。在过去五年中,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投入的公益捐赠总额达17.57亿元,占比环境公益捐赠的69%。是环境资助中占比最大,也是增长最为迅速的领域。但是在中国整体公益捐赠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不足1%。而相对起过去几年中国公共资金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投入的资金,公益捐赠所占比重较小。即将在昆明举办的COP15为各方提供了一个审视过去和规划未来的机会,我们对中国过去五年生物多样性公益捐赠的回顾,为未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捐赠的发展,提供了以下建议:1.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公益捐赠需要关注COP15上所形成的成果,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