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思特咨询项目经理 冯亚霞 著 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路径还有多远?人形机器人自 20 世纪 70 年代发展至今,一直是人类致力于突破的重要技术领域。由于其外观与行为高度拟人化,人形机器人能够在许多领域替代人类完成任务,尤其是在高危行业,如消防救火、矿井巡查与作业、高架桥检修、有毒有害环境检测等。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硬件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人形机器人有望为各行各业带来新质生产力变革。然而,该技术仍面临软硬件协同创新、成本控制、伦理规范与行业监管等多重挑战。目录 摘要一、行业概况01二、行业分析02三、产业链分析07四、困难与挑战08五、百思特赋能企业发展09一、行业概况行业概况人形机器人是一种外观
2、与行为高度拟人化的智能机器人,具备部分或全部人类特征,如躯干、头部、四肢,以及语言、动作和基础智力能力。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 20 世纪 70 年代,早稻田大学推出的WABOT-1 和本田公司的 P2 标志着早期探索阶段;2020 年至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人形机器人进入高度智能化阶段,已能够实现语义识别、情绪感知、平稳行走及复杂动作控制。0 1*资料来源: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人形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2024 版),百思特分析1.人形机器人的定义与发展现代人形机器人主要依赖三大核心技术模块:环境感知模块:通过视觉、声学、雷达、压力及光学传感器等,实现环境数据采集与动态认知。运动控制
3、模块:涵盖高精度电机、控制器、减速器、丝杆传动及能源管理系统,确保灵活稳定的运动能力。人机交互模块:基于高性能芯片与 AI 算力系统,支持自然语言处理、决策学习及情感交互。2.核心技术模块目前,人形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如货物搬运、质量检测及数据采集。未来,随着软硬件技术的迭代,其应用将向家庭服务(健康监测、家务协助、餐饮制作)和商业场景拓展。然而,技术壁垒(如运动控制精度)、资金投入、高端人才短缺及市场接受度等问题,仍制约其大规模商业化落地,行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3.应用场景与发展阶段人形机器人三大核心技术模块成本占比约62%*资料来源:工信部官网,百思特分析*资料来源:工信部官网、百
4、思特分析二、行业分析行业分析2024 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增长较快,出口持续回升,效益稳定向好,投资增势明显,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明确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路径,以2025年关键技术突破并量产、2027年形成规模化产业生态为目标,推动其在制造业、服务业及特种领域的深度融合。采用“中央统筹+地方竞赛”模式,通过技术攻关、产业链协同、金融扶持和场景开放,加速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量产。0 2看经济电子信息制造业快速发展,为人形机器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看政策技术攻关+产业协同+金融扶持+场景开放2024 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0 3行业分析近年来,在软硬件核心技术的协同突破下,人形机器人行业进入
5、高速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为三大技术维度的进步:一是 硬件技术,高精度执行器,例如无框力矩电机、谐波减速器能提升关节灵活性和负载能力;六维力传感器、电子皮肤、3D视觉等感知模块,负责数据采集与环境认知(视觉、声音、雷达、压感、光感)。二是 软件与算法方面,运动控制算法、AI与认知智能、通过人类动作捕捉数据训练等。三是 能源与能效优化,包括固态电池、快充技术,仿生步态设计减少能耗等。看技术硬件、软件、算法、能源技术驱动人形机器人发展全球劳动力人口(15-64岁)占比预计从2020年的65%降至2050年的58%,其中日本下降27%,中国下降22%,德国下降6%,巴西下降3%。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
6、超22%,老龄化加剧,叠加城镇化加速和新生代职业观念转变(更追求“工作-生活平衡”),制造业、能源、建筑等高危行业面临招工难、流失率高的挑战。人形机器人可替代重复性、高危或高强度作业,成为应对劳动力短缺的关键解决方案。看社会人口老龄化,合格劳动力日益减少,城镇化水平提高,机器人劳工广受欢迎*资料来源:牛津经济研究院(2023),工信部,百思特分析 全球劳动人口(15-64岁)发展趋势%,2022年-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2024年)中国城镇化率0 4看市场市场潜力巨大行业分析2023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达到21.6亿美元规模,随着2025年各大厂产品量产,未来预计人形机器人将有望渗透B端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