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鄂尔多斯低碳转型及案例研究2024 年 12 月关于作者张兰英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分析师陈炯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副主任致谢本研究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统筹撰写,由能源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特此感谢。在本项目研究过程中,研究团队得到了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国家气候中心、北京大学鄂尔多斯研究院、鄂尔多斯能源局、鄂尔多斯工信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感谢。研究团队同时感谢以下专家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作出的贡献:白荣春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 原副主任吴吟 中国能源研究会 学术顾问戴彦德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原所长张绍强 中国煤炭加工
2、利用协会 会长马开华 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郝洪亮 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 副院长、新型储能研究方向负责人杨富强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 特聘研究员敖明 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员会党校 市情研究中心主任冯波 鄂尔多斯市工信局 办公室主任李彬 鄂尔多斯市能源局 高级工程师关于项目单位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是北京大学下属独立科研实体机构。研究院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立足能源领域全局及国际前沿,推动能源科技进展,促进能源清洁转型,开展专业及公众教育,致力于打造国际水平的能源智库和能源科技研发推广平台。研究领域包含:能源战略和政策、页岩油气勘探开发、能源数字化、新能源与地热等。i目录 引
3、言.iii 第一章 鄂尔多斯低碳转型现状和面临的形势.1(一)经济及产业结构.1(二)能源资源及煤耗情况.3(三)政策要求.4(四)机遇和挑战.6 第二章 鄂尔多斯低碳转型的定位及目标.9(一)战略定位.9(二)转型原则.10(三)转型思路.11(四)转型目标.12 第三章 鄂尔多斯低碳转型转型路径.13(一)传统高耗能行业.13(二)可再生能源行业.22(三)新兴数字产业.27(四)转型总体路线图.32 第四章 鄂尔多斯低碳转型重点任务.34(一)绿色技术攻关.34ii(二)承接产业转移.42(三)节能提效降碳.47(四)低碳示范工程.49(五)固废综合利用.53(六)碳强度核算.55 第五
4、章 国际案例.59(一)美国匹兹堡.59(二)日本九州.60(三)德国鲁尔.61(四)英国曼彻斯特.63(五)沙特.64 第六章 鄂尔多斯低碳转型典型案例.65(一)库布其沙漠光伏项目.65(二)鄂尔多斯零碳机场.66(三)高铝粉煤灰回收利用.68(四)绿色矿山.69(五)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71 第七章 鄂尔多斯低碳转型的建议.73 参考文献.78iii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明确指出,要立足国家战略定位,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内蒙古篇章”。鄂尔多斯作为内蒙古能源版图中的核心支点和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长期肩负着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煤炭保供的重大责任。在“双碳”目标和高
5、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鄂尔多斯低碳转型,不仅是优化经济结构、培育新动能的必然选择,更是资源型城市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助力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示范。鄂尔多斯的低碳转型需要统筹推进、多措并举。一方面,要加强传统高耗能产业低碳化改造,促进煤炭资源与清洁能源的深度耦合;另一方面,应加快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强化外输电网通道和本地消纳能力。此外,应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推动煤炭开采、煤化工生产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全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助力行业实现全链条节能增效与降碳目标。与此同时,鄂尔多斯的低碳转型需聚焦六项关键任务:推动绿氢、CCUS、新型储能等绿色技术攻关,承接产业转移,节能提效降碳,
6、建设低碳示范工程,开展固废综合利用,实施产品碳强度核算。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历来是全球挑战,突破“资源诅咒”需要全局视野和战略定力。从短期来看,低碳转型可能会对既有经济模式形成冲击,但从长远来看,利在千秋。本报告系统梳理了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沙特等国际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以期为鄂尔多斯低碳转型提供思路和方向。与此同时,报告也对鄂尔多斯低碳转型过程中涌现出的一批典型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这些典型案例将为同样困于转型难题的地区以参考和借鉴。双碳目标及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各地区尤其是资源型地区的转型迫不容缓,我们都在路上。我们期待鄂尔多斯以低碳转型为契机,引领绿色发展新篇章,筑牢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