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工时不足、工时过度及工时错配 基于高质量充分就业角度的工时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工时不足、工时过度及工时错配 基于高质量充分就业角度的工时分析曾湘泉 蒋智 张宇霞 陈姝彤2024 年 10 月 国际劳工组织 2025 年第一次出版 2025 年 知识共享署名 4.0 国际许可协议(CC BY 4.0)本作品依照知识共享署名 4.0 国际许可协议(CC BY 4.0)获得许可。要查看本许可协议的副本,请访问以下网址: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ces/by/4.0/。如许可协议所述,使用者可以重复使用、分享(复制和再发行)和改编(二次加工、转换原
2、作以及基于原作进行创作)作品。使用者必须清晰标注国际劳工组织为材料的来源,并说明是否对原始内容做了改动。不允许在翻译、改编或其他衍生作品中使用国际劳工组织的会徽、名称和标志。署名 使用者必须说明是否对原作做了改动,并必须按如下方式加以引用:曾湘泉,蒋智,张宇霞,陈姝彤,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工时不足、工时过度及工时错配基于高质量充分就业角度的工时分析,日内瓦:国际劳工局,2025。国际劳工组织。翻译 如翻译本作品,则必须在注明署名的同时添加以下免责声明:本作品是对国际劳工组织版权作品的翻译。本翻译作品未经国际劳工组织编制、审定或认可,因此不应当被视为国际劳工组织的官方翻译作品。国际劳工组织对其内容和
3、准确性不承担任何责任。责任完全由翻译作者自负。改编 如改编本作品,则必须在注明署名的同时添加以下免责声明:本作品是对国际劳工组织版权作品的改编。本改编作品未经国际劳工组织编制、审定或认可,因此不应当被视为国际劳工组织的官方改编作品。国际劳工组织对其内容和准确性不承担任何责任。责任完全由改编作者自负。第三方材料 CC BY 4.0 许可协议不适用于本出版物中非国际劳工组织版权的材料。如果材料归属于第三方,则材料的使用者独自负责与权利人进行版权清算,并对任何侵权索赔独自负责。因本许可协议而产生的任何争议如不能加以友好解决,则必须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提交仲裁。各当事方必须服从因此类仲裁
4、而作出的任何仲裁裁决,作为此类争议的最终裁决。有关版权和许可的任何疑问,应当联系国际劳工组织出版单位(版权和许可),邮箱:rightsilo.org。有关国际劳工组织出版物和数字产品的信息,可访问以下网址:www.ilo.org/publns。ISBN:9789220417362(印刷版);9789220417379(网络 PDF 版)另有以下语言版本:英文版 ISBN:9789220417348(印刷版);9789220417355(网络 PDF 版)DOI:https:/doi.org/10.54394/GEGW2758 国际劳工组织出版物和数据库中所用名称符合联合国习惯用法,出版物中材料
5、的编排方式不代表国际劳工组织对任何国家、地区或领土或其当局的法律地位,以及其边境或边界的划定表达任何意见。本出版物中表达的意见和观点是作者本人的意见和观点,不一定反映国际劳工组织的意见、观点或政策。提及的企业、商业产品和流程的名称不意味其为国际劳工组织所认可,而未提及的某一特定企业、商业产品或流程也并非意味着其不被认可。中国印刷目录摘要 ii致谢 iii简介 1一、中国工时变化趋势 3二、工时不足:表现及成因 5 工时不足的分布及特征 5 工时不足的成因 10三、工时过度:表现、成因及悖论 13 工时过度的分布及特征 13 工时过度的成因 18 总体需求冲击背景下的工时悖论 22四、工时错配:
6、未能引起关注的现象 24 工时错配的提出 24 定义和度量 24 工时错配的分布及特征 25 工时错配的成因 29五、未来展望及建议 31参考文献 32附录 1.正规与非正规就业的度量 35ii摘要中国同时存在工时不足和工时过度群体,且两者比例近年来显著增加,对就业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报告基于微观调查数据描述了中国工时不足和工时过度的状况和特征,并分析了其成因。报告认为,工时不足主要是由经济下行导致总体需求不足引起的。除此之外,制度性冗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工时过度的成因较为复杂,包括产品市场竞争、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下降等。基于此,本报告从总体需求不足的角度对 201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