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报告撰写团队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孟广涛、李品荣、曹建新报告支持团队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保护生态学课题组绿色和平潘文婧、吴浩、杨可人、宋筱、王克文、张安琪致谢感谢以下专家在研究过程中给予的建议和支持:华方圆(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孙永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林业研究所)、郭贤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学研究所 正高级工程师)、方震东(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周嘉鼎(北京市海淀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撰写单位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支持单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保护生态学课题组绿色和平报告设计贾森迪2025年6月在森林修复的实践中,相较于纲领性文件、法律、部门规章等政
2、策文件,技术规程对于实际操作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本研究采用文献查阅法,梳理出目前云南开展退化森林修复工作中适用的国家、行业和云南省地方技术规程 112 个,从主要退化区域、林地起点、修复目标、政府重点工作方向、指标特征共五个维度的实践需求出发,评价了现有技术体系对于实践需求的覆盖程度;并对云南高山亚高山、石漠化、干热河谷、矿山和火烧迹地等成熟的实践案例进行技术经验梳理与总结,挖掘其进一步贡献于云南地方技术体系的价值与潜力。梳理结果表明:(1)主要退化区域方面,现有技术标准体系覆盖了云南省三大生态脆弱区域高山亚高山区、干热河谷区和石漠化区,但筛选出的 11 个标准都是行业标准,由于云南省自然气候
3、条件独特,森林生态系统丰富,森林修复措施多样,应根据适用于云南省特有条件的修复措施和方法制定相应的云南省地方标准。(2)不同林地起点方面,24 个无林地和退化天然林现有技术标准都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应根据云南省实际制定地方标准;云南种植面积较大的桉树、杉木等人工林缺乏相应技术标准。(3)不同修复目标方面,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云南是“动物王国”,目前除亚洲象外,尚无其他濒危动物栖息地修复的相关标准,应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加以补充;从碳汇角度分析,碳汇计量和计算需分树种、环境等因地制宜,不同的管理单位所推荐的方法也有不同参数设置,这些差别对于实操有较大影响;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现有技术体系缺少生
4、态监测方面的技术标准。从生产生计角度分析,现有技术体系缺少云南省三大生态脆弱区域高山亚高山区域、干热河谷区域和石漠化区域的生态风景林建设的地方标准。(4)云南近、中期森林修复重点领域方面,从以国家公园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角度分析,部分云南省地方标准颁布实施已超过 10 年,应结合当前形势进行修订;制定已申报国家公园的云南省地方标准,完善现有技术标准体系。(5)应用的技术和监测指标方面,从传统林业指标、生物多样性指标、水土保持指标和碳汇指标维度分析,覆盖传统林业指标的标准最多,有 21 个技术标准;具体指标分析,面积指标覆盖最多,有 17 个,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造林成活率、造林保
5、存率等指标覆盖较少。为完善云南省森林修复现有技术标准体系,我们建议:(1)制定云南高山亚高山、干热河谷和石漠化区域及云南松火烧植被恢复方面的地方标准;(2)制定桉树、杉木等人工林林分改造地方标准;(3)制定云南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如滇金丝猴、绿孔雀等的栖息地保护和恢复的地方标准;(4)根据现有成熟的技术和参数,对颁布和实施时间长的地方标准进行修订;(5)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等不同修复目标的要求,增加相应的技术和监测指标。摘 要概述现有技术文件梳理现有技术标准体系覆盖度分析3.1 评价方法3.2 主要退化区域覆盖度分析3.3 不同起点覆盖度分析3.4 不同修复目标(生态功能)覆盖度分析
6、3.5 近(中)期云南森林修复重点领域覆盖度分析 3.6 应用的技术和监测指标特征3.7 结果分析基于实践经验的技术总结案例4.1 滇西北高山亚高山森林生态修复案例4.2 云龙天池多重效益森林恢复案例4.3 建水断陷盆地石漠化区植被恢复与功能提升案例4.4 昆阳磷矿矿山生态修复案例 4.5 元谋干热河谷生态修复案例 建议与展望附表1 森林修复相关标准参考文献14677913172125262831333639414351010203 04 05 目 录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封山育林等措施是提高森林质量的主要手段。在森林修复的实践中,相较于纲领性文件、法律、部门规章等政策文件,技术规程/指南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