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感算一体化网络通感算一体化网络 前沿报告前沿报告 (2021年)年) 中国通信学会中国通信学会 2022 年年 1 月月 专家组和撰写组名单专家组和撰写组名单 顾问顾问(以姓氏笔划为序以姓氏笔划为序): 专家组:专家组: 组长:组长: 张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副组长:副组长: 王桂荣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科创部总经理 撰写组撰写组(按单位排名按单位排名) 单位 姓名 北京邮电大学 冯志勇、张奇勋、尉志青、黄赛、王胜烽、昌硕、杨恒、陈旭、姜旺俊、冀可嘉、王溢、孙宏卓、李怡恒、马昊、高新野等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孙震强、 蒋峥、 雷波、 邢燕霞、 刘胜楠、刘家祥、赵倩颖、汪博文
2、、史凡、陈运清等 鹏城实验室 崔曙光、许晓东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王志勤、杜滢等 前前 言言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6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6G)已经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以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制造和智能家居等为代表的多种新型垂直应用场景,在 6G 时代将层出不穷,这些都需要通信设备和终端具备智能感知物理世界和镜像映射数字世界的能力。通信系统与感知和人工智能等多系统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技术发展新趋势,为实现虚实平行空间下的随时随地、多元化、深度沉浸式体验展现了更加美好的愿景。为满足不同场景的新需求,亟需探索通感算一体化设计的新型网络
3、架构及使能技术。 通感算一体化网络是指同时具备物理-数字空间感知、泛在智能通信与计算能力的网络。 该网络内的各网元设备通过通感算软硬件资源的协同与共享,实现多维感知、协作通信、智能计算功能的深度融合、互惠增强,进而使网络具备新型信息流智能交互与处理及广域智能协作的能力。 本前沿报告提出并分析了 6G 通感算一体化网络的内涵、典型应用场景与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具体阐释了通感一体化空口技术、通感算赋能的网络化感知、通感算赋能的智能算力网络技术等核心使能技术;详细总结了通感算智能化演进的路径。通过撰写本前沿报告,旨在为加快面向 6G的通感算一体化网络相关技术发展、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达成共识、推进通感算
4、一体化网络技术走向成熟与商用贡献力量。 目目 录录 缩略语 . 1 一、 通感算一体化网络场景和需求 . 3 1.1 6G 网络愿景与发展趋势 . 3 1.2 通感算一体化网络 . 5 1.3 通感算一体化网络典型应用场景 . 8 1.3.1 局部空间应用场景 . 9 1.3.2 开放空间应用场景 . 11 1.4 通感算一体化网络的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 14 二、 通感一体化技术 . 20 2.1 通感一体化物理层设计 . 20 2.1.1 通感一体化频谱适配特性 . 20 2.1.2 通感一体化关联信道模型 . 22 2.1.3 通感一体化波形设计 . 23 2.1.4 通感一体化帧结构设
5、计 . 26 2.1.5 通感一体化波束赋形技术 . 27 2.1.6 通感一体化抗干扰信号处理技术 . 28 2.2 通感一体化多址接入技术 . 29 2.2.1 典型通信节点的多址接入技术 . 30 2.2.2 通感联动的多址接入技术 . 31 2.3 通感一体化的无线资源管控技术 . 32 2.3.1 通感一体化的资源分配 . 33 2.3.2 通感一体化的干扰管控 . 34 2.3.3 通感一体化的资源调度 . 35 2.4 通感一体化空口关键技术实验系统 . 36 三、 通感算赋能的网络化感知 . 40 3.1 通感融合的移动网络 . 40 3.2 多点组网协同感知 . 42 3.2
6、.1 宏基站和微基站间的协同感知 . 43 3.2.2 面向大连接的物联网感知 . 44 3.2.3 空天地一体化感知 . 46 3.3 定制化感知 . 47 3.3.1 定制化感知与计算能力结合 . 48 3.3.2 定制化感知与通信能力结合 . 48 四、 通感算赋能的算力网络技术 . 50 4.1 算力网络架构 . 51 4.2 算力网络关键支撑 . 52 4.2.1 算力度量 . 53 4.2.2 算力感知 . 53 4.2.3 算力路由 . 54 4.2.4 交易与算力编排 . 54 五、 通感算网络的智能化演进 . 55 5.1 独立感知,智能优化 . 56 5.2 分布感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