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评级评级:买入买入(首次首次) 市场价格:市场价格:4 449.2649.26 元元 分析师:分析师:曾彪曾彪 执业证书编号:执业证书编号:S0740522020001 Email: 联系人:联系人:朱柏睿朱柏睿 Email: 基本状况基本状况 总股本(百万股) 89 流通股本(百万股) 85 市价(元) 449.26 市值(百万元) 40,086 流通市值(百万元) 38,198 股价与行业股价与行业- -市场走势对比市场走势对比 相关报告相关报告 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 指标 2020A 2021A 2022E
2、 2023E 2024E 营业收入(百万元) 942 4,842 15,582 23,480 33,850 增长率 yoy% -11% 414% 222% 51% 44% 净利润(百万元) -28 801 2,099 2,579 3,554 增长率 yoy% -128% 2919% 162% 23% 38% 每股收益(元) -0.32 8.97 23.53 28.90 39.83 每股现金流量 1.07 -7.22 23.82 63.80 50.69 净资产收益率 -1% 20% 24% 22% 23% P/E -1411.4 50.1 19.1 15.5 11.3 P/B 19.0 13.1
3、 5.0 3.7 2.8 备注:每股指标按照最新股本数全面摊薄 报告摘要报告摘要 公司聚焦于纳米磷酸铁锂业务,公司聚焦于纳米磷酸铁锂业务,为为行业龙头。行业龙头。公司成立于 2007 年,创始人有多年在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经历。 下游深度绑定宁德时代, 同时积极下游深度绑定宁德时代, 同时积极扩张扩张产能产能。 截至 22 年 2 月,公司正极材料 LFP 产能为 15.5 万吨,在建及拟建产能为 62 万吨。21 年及 22 年 Q1新建产能释放及库存收益带动业绩提升,22 年 Q1 公司营收 33.74 亿元,同比增长 562%;归母净利润 7.62 亿元,同比增长 1403%。 磷酸铁锂需
4、求增长。磷酸铁锂需求增长。动力市场电池装车量持续增长,磷酸铁锂渗透率提升,锂电储能发展提速。相比于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安全性较高、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以及循环性能优异等方面。经测算,我们预计 25 年中国 LFP 正极材料出货量为 283 万吨,较 21 年复合增速为 48%。 独创的独创的液相法液相法工艺兼具产品力及工艺兼具产品力及成本成本优势优势。1)产品力:产品力:液相法相较固相法生产的磷酸铁锂粒径小,且产品一致性好,循环寿命更长;2)能耗更低能耗更低:一是液相法利用自发热制备成前驱体无需外部加热,二是因颗粒纳米化也无需球磨等工序,三是液相法烧结温度为 650-680,而固相法
5、烧结温度更高为 700-730;3)原材料成本低原材料成本低:液相法使用硝酸铁作为铁源,磷酸一铵作为磷源,而固相法使用磷酸铁,目前磷酸铁价格维持高位,此外,公司所用碳酸锂为工业级,而其他公司所用碳酸锂为电池级,近一年均价差为 1.04 万元/吨。 拓展拓展的的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相对磷酸铁锂相对磷酸铁锂能量密度高能量密度高。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能量密度相对磷酸铁锂提升 10%以上,并且保留了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的优势。公司推进量产布局,于 2021.9 及 2022.1 分别公布 10 万吨及 33 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项目。 布局补锂剂项目,布局补锂剂项目,有望成为有望
6、成为新增长点新增长点。公司补锂添加剂为正极补锂材料,可适用于各种体系的锂离子电池正极,能有效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与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复合使用后,对比现有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约 20%。公司补锂剂采用液相法工艺,于 2021 年 9 月及 2022 年 1 月分别公告扩产 2.5 万吨及 2 万吨补锂剂。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56/235/339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99/25.79/35.55 亿元,EPS 分别为 23.53/28.90/39.83 元,现价对应 PE 为 19/